內科護理“腎炎”及“循環系統”知識點記憶口訣分享如下:
腎炎
1、彌漫性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即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與鏈球菌感染有關,臨床最常見的一型。
主要病變:彌漫性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血管系膜細胞增生,主要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癥。
電鏡:基膜和臟層上皮細胞之間可見有電子致密沉積物,其形狀如“駝峰”。
免疫熒光:免疫球蛋白IgG和補體C3沿毛細血管壁表面和血管系膜區沉淀并呈顆粒熒光
肉眼外觀:大紅腎、蚤咬腎。
2、彌漫性毛細血管外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即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也稱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
特征:大部分腎小球內有新月體或環形體形成,新月體由明顯增生的腎小囊壁層上皮細胞和滲出的單核細胞圍繞毛細血管袢所形成。
免疫熒光:IgG和補體C3沿毛細血管壁成連續的線性熒光。
3、彌漫性膜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即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也稱低補體血性腎小球腎炎。
病理特點:毛細血管基膜增厚和血管系膜增生,有些血清補體降低。
光鏡:增厚的毛細血管呈車軌狀或分層狀,毛細血管叢分葉狀。
4、彌漫性膜性腎小球腎炎即膜性腎病。是引起成人腎病綜合癥最常見原因。此型易發生血栓栓塞性并發癥。
特點: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彌漫性增厚為病變特點,沒有細胞反應包括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血管系膜細胞及炎細胞。
電鏡:見釘狀突起、梳齒、蟲蝕癥。
肉眼外觀:大白腎。
5、輕微病變腎小球腎炎,又稱脂性腎病(腎小管上皮細胞常見大量脂質和蛋白沉積)又稱足突病(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足突彌漫消失),好發小兒,臨床表現為腎病綜合癥。
特點:預后好,90%激素治療數周病變消失。
光鏡: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胞槳可見大量脂滴空泡和透明樣小滴。
電鏡:足突彌漫消失。
循環系統
1、急性心衰治療原則
端坐位腿下垂強心利尿打嗎啡血管擴張氨茶堿激素結扎來放血激素,鎮靜,吸氧
2、心原性水腫和腎原性水腫的鑒別
心足腎眼顏,腎快心原慢。心堅少移動,軟移是腎原。蛋白血管尿,腎高眼底變。心肝大雜音,靜壓往高變。
第一句是開始部位,第二句是發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腫性質,后四句是伴隨癥狀。
'腎高'的'高'指高血壓,‘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臨床表現
平時無體征,發作有表情,焦慮出汗皮膚冷,心律加快血壓升, 交替脈,偶可見,奔馬律,雜音清, 逆分裂,第二音。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資料/高頻考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