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為一組臨床征候群。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大于3.5g)、低白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低于30g/L),常伴有高度水腫、高脂血癥。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大量蛋白尿
原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漿蛋白漏出,形成大量蛋白尿。
(二)低白蛋白血癥
原因:血漿蛋白從尿中丟失,及腎小管對重吸收的白蛋白進行分解,即出現低白蛋白血癥。
(三)高脂血癥
原因:當肝臟代償合成蛋白質時,脂蛋白合成亦隨之增加,導致高脂血癥。
(四)水腫
原因:低白蛋白血癥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減低,水分外滲產生水腫。
二、臨床表現
(一)水腫:為最常見癥狀,且較重。
水腫部位:常隨體位而移動,晨起眼瞼、頭枕部及腰骶部水腫較重,起床后則逐漸以下肢為主,呈可凹性,嚴重時遍及全身并出現體腔積液,常見腹腔積液。
(二)高血壓
成人腎病綜合征部分患者有高血壓,水腫明顯者可隨水腫消退而降為正常。
(三)其他
面色蒼白,疲乏無力,頭暈,站立時或體位由臥位變為立位時,常易暈厥,與低蛋白血癥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壓有關。
(四)并發癥
1.感染 是主要并發癥。常發生呼吸道、泌尿道、皮膚感染。感染是導致腎病綜合征復發及療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嚴重感染可威脅生命。
2.血栓及栓塞 多見于腎靜脈、下肢靜脈
3.動脈粥樣硬化 常見冠心病,與長期高脂血癥有關。
4.腎功能不全 是腎病綜合征導致腎損傷的最終后果。
三、有關檢查
(一)尿檢查
尿常規檢查示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測定>3.5g,尿沉渣常見顆粒管型及紅細胞。
(二)腎活組織病理檢查 可確定腎小球的病理類型。
四、治療要點
(一)一般治療
1.休息
2.飲食(見護理)
(二)對癥治療
1.利尿消腫
(1)噻嗪類利尿藥與保鉀利尿藥合用;
(2)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靜脈輸注血漿或血漿白蛋白。有明顯的利尿效果。
2.減少尿蛋白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直接降低腎小球內高壓減少蛋白尿。
(三)主要治療
1.糖皮質激素應用激素一定要遵從下列用藥原則:
(1)起始用量要足。
(2)減撤藥物要慢。
(3)維持用藥要久,服半年至1年或更久。
2.細胞毒藥物:環磷酰胺是目前最常用的細胞毒藥物,副作用: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出血性膀胱炎及脫發,并可出現性腺抑制(尤其男性)。
3.環孢素A:激素及細胞毒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副作用大:(肝腎毒性、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多毛及牙齦增生等),停藥后易于復發。
五、護理診斷
體液過多 水腫:與大量蛋白尿、血漿膠體滲透壓過低、腎血流量減少有關。
六、護理措施
(一)適當的休息和活動,減輕腎臟負擔。
(二)飲食護理
1.蛋白質正常入量,為高生物效價的優質蛋白。
2.脂肪占供能的30%~40%,飽和脂肪酸和非飽和脂肪酸比為1:1,其余熱量由糖供給。
3.鈉的攝入量不超過3g/d。
4.水的攝入量應根據病情而定,高度水腫而尿量少者應嚴格控制入量。準確記錄出入量。
5.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6.熱量要保證充分,每日每千克體重不少于126~147kJ(30~35kcal/kg)。
(三)皮膚護理
(四)用藥護理
(五)預防感染
1.環境清潔、舒適
2.預防交叉感染。盡量減少病區探訪人次,限制上呼吸道感染者來訪。指導病人少去公共場所等人多聚集的地方。寒冷季節外出時注意保暖。
3.生活護理: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教育患者皮膚不宜用力擦洗,以防皮膚破損。
七、健康教育 一定要按時按量服藥,勿自行減量或停用激素。
例題:
男,40歲,無明顯誘因出現浮腫,血壓21/12kPa(158/90mmHg),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血清白蛋白<30g/L,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收住院
1.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病人水腫的主要原因是
A.蛋白質合成障礙 B.低白蛋白血癥 C.高脂血癥 D.循環血容量不足 E.腎小管重吸收蛋白障礙 答案:C
2.對該病人的飲食指導,不恰當的是
A.正常入量的優質蛋白 B.少吃動物油,多吃植物油和魚油 C.充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D.每日總熱量<126~147kJ(30~35kcal)/kg E.每日鈉鹽攝入<3g 答案:A
3.該病人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病情緩解出院,其健康指導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A.不可擅自減撤藥 B.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 C.定期隨診,復查,避免復發
D.避免勞累 E.經常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答案:D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