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表現為卵泡的發育和成熟、排卵、黃體形成和退化。女子自青春期開始, 在腺垂體卵泡刺激素(促卵泡素) 的作用下, 卵巢內的原始卵泡開始發育, 每一個月經周期中, 一般只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 成熟的卵泡破裂, 其中的卵細胞排入腹腔稱為排卵, 排卵常發生在月經來潮前 14 天左右。 排卵后的殘存卵泡出血,發育形成黃體, 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一般在排卵后 7~8 天, 黃體發育達高峰。 排出的卵子若未受精, 黃體在排卵后 9~10 天開始退化而形成白體(黃體平均壽命為 14 天)。 若排出的卵子受精, 黃體繼續發育成為妊娠黃體。
2 .卵巢性激素的功能 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要熟悉各種激素的主要功能。
(1) 雌激素: ① 促使子宮發育, 肌層增厚, 提高子宮平滑肌對縮宮素(催產素) 的敏感性 ; 使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期變化 ; 使子宮頸黏液分泌增多、變得稀薄。 ② 促進輸卵管的發育, 增強輸卵管蠕動, 利于孕卵的輸送。 ③ 促進卵泡的發育。 ④ 使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 并使上皮細胞內糖原增加, 陰道酸度增強。 ⑤ 促使乳腺腺管增生, 大量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 ⑥ 促進女性第二性征發育。 ⑦ 促進鈉水潴留和鈣鹽沉著。 ⑧ 對下丘腦和垂體產生正、負反饋調節。
(2) 孕激素: ① 抑制子宮肌肉的自發性收縮, 降低子宮對縮宮素的敏感性 ; 使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變為分泌期 ; 使子宮頸黏液減少、變稠。 ② 抑制輸卵管蠕動。 ③ 使陰道上皮角化現象消失。 涂片鏡檢可見細胞皺縮, 呈舟形。 ④ 促進乳腺腺泡的發育。 ⑤ 對下丘腦和垂體有負反饋作用。 ⑥ 孕激素使排卵后基礎體溫升高 0.3~ 0.5 ℃。 ⑦ 能促進水與鈉的排泄。
(3) 雄激素:雄激素可促進蛋白質合成, 促進肌細胞生長和骨骼的發育。 雄激素過多時可引起男性化。
A1 型題
1 .一般排卵發生在月經來潮前(B)。
A .7 天左右 B .14 天左右 C .16 天左右D .18 天左右 E .22 天左右
2 .大量雄激素有拮抗(B)。
A .孕激素作用 B .雌激素作用 C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D .促卵泡形成激素的作用 E .生乳素的作用
3 .有關卵巢周期變化, 下述哪項不對(C)。
A .排卵發生在月經來潮前 14 天左右B .排卵后 7~8 天黃體發育達到高峰
C .如卵子未受精, 黃體于排卵后 9~10 天萎縮 D .黃體衰退, 月經即來潮 E .黃體細胞分泌雌、孕激素
4 .下列哪項是雌激素的生理功能(E)。
A .使子宮肌肉松弛B .使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變為分泌期 C .降低子宮對催產素的敏感性D .使排卵后體溫升高
E .使陰道上皮增生、角化、成熟
5 .不屬孕激素生理作用的是(E)。
A .使子宮肌肉松弛 B .抑制輸卵管蠕動 C .使乳腺腺泡增生 D .對下丘腦和腺垂體有負反饋作用
E .使排卵后體溫下降 0.3~0.5 ℃
6 .黃體發育達高峰, 大約在排卵后(A)。
A .7~8 天 B .9~10 天 C .11~12 天 D .13~14 天 E .15~16 天
7 .關于雌激素的作用,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 .促進水鈉排泄 B .抑制輸卵管蠕動 C .使陰道上皮角化現象消失 D .使宮頸黏液分泌增多而稀薄
E .對下丘腦和垂體僅產生負反饋作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