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破傷風病人應安置在單人隔離病房,保持室內安靜,盡量減少一切刺激,防止噪聲。醫護人員說話要低聲、走路輕巧,室內光線應暗淡,避免強光刺激,門窗應安裝較深色的簾布。
622.破傷風桿菌具有傳染性,應嚴格執行接觸隔離制度,治療或換藥用器械及敷料均須專用,所用敷料應焚燒。
623.破傷風病人飲食護理應注意少食多餐,給予病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防止病人痙攣抽搐引起嗆咳、誤咽。
624.破傷風病人注意安全防護,使用帶床欄的病床,防止病人意外墜地;關節部位軟墊保護,防止肌斷裂和骨折;使用牙墊,避免病人咬傷舌;床旁常規備氣管切開包,發生呼吸道梗阻時,立即協助醫生進行氣管切開;尿潴留者留置導尿管。
625.肋骨骨折易發部位為第4~7肋。
626.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因胸廓軟化,產生反常呼吸運動,即吸氣時,胸腔內負壓增高,軟化部分向內凹陷;呼氣時,胸腔內負壓減低,該部胸壁向外凸出,又稱連枷胸。
627.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如果軟化區較廣泛,在呼吸時兩側胸膜腔內壓力不平衡,可使縱隔左右撲動,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和循環衰竭。
628.肋骨骨折臨床表現局部疼痛,深呼吸、咳嗽或轉動體位時疼痛加劇。骨折移位時可觸及骨摩擦音。連枷胸的病人,病人常伴有明顯的呼吸困難。
629.肱骨髁上骨折多由間接暴力所致,臨床上常見為伸直型骨折。骨折近端向前移位,可壓迫或刺傷肱動、靜脈和損傷正中神經,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攣縮造成爪形手畸形;合并骨骺損傷者,以后可出現肘內翻畸形。
630.肱骨髁上骨折屈曲型為肘部向后突出并處于半屈位,肘前方可觸及骨折斷端;伸直型肘后可觸及骨折端。傷處疼痛、腫脹、壓痛,傷側肘關節功能喪失,肘后三角關系正常。
631.橈骨遠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臨床上多見,骨折遠端向背側及橈側移位。其典型的畸形表現側面觀“餐叉樣”畸形,正面“槍刺樣”畸形。
632.脛腓骨干骨折應注意觀察有無傷肢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小腿缺血及骨筋膜室綜合征表現;有無足下垂、小腿外側及足背感覺障礙等坐骨神經或腓總神經損傷癥狀。
633.顱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于可能同時存在的顱內血管和腦損傷,特別是顱內血腫引起顱內壓增高和腦疝,腦脊液漏引起的顱內感染。
634.顱蓋凹陷骨折的骨片陷入顱內,使局部腦組織受壓或合并有顱內血腫,臨床上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635.顱蓋骨折主要依靠X線檢查確診,必要時行CT檢查。
636.顱蓋骨線形骨折或凹陷性骨折下陷較輕,一般不需處理;骨折凹陷范圍超過3cm、深度超過lcm,兼有腦受壓癥狀者,則需手術整復或摘除陷入的骨片。
637.顱底骨折本身無特殊處理,重點是預防顱內感染,腦脊液漏一般在2周內愈合。腦脊液漏4周不自行愈合者,可考慮作硬腦膜修補術。
638.顱底骨折合并腦脊液漏為預防逆行性顱內感染,具體措施有:每天2次清潔、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過濕,導致液體逆流顱內;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處放置干棉球; 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沖洗和滴藥;腦脊液鼻漏者,嚴禁經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導管給氧;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顱內壓驟然升降導致氣顱;禁忌行腰 椎穿刺;遵醫囑應用抗生素和破風抗毒素。
639.顱底骨折合并腦脊液漏為促進腦脊液外漏通道早日閉合應:顱前窩骨折病人神志清醒者取半坐位,昏迷者床頭抬高30°,患側臥位。顱中窩、顱后窩骨折病人,采取患側臥位。維持上述特定體位至停止腦脊液漏后3~5天,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使腦膜逐漸形成粘連而封閉腦膜破口。
640.頸椎病是50歲以上人群的常見病,男性居多,好發部位依次為c5~6、C4~5、c6~7。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