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望病人的時候,通常人們都會說這樣的話:“千萬別動,您應該多休息。”通常的觀點認為,術后的病人經歷一場大的創傷,應該多靜養,以利于身體恢復。但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護理專家提出科學的觀點:術后多活動,有利于康復。
術后多種不適緣于不運動
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劉艷榮介紹,術后臥床的病人,常會出現如下情況:沒有一點食欲,勉強吃一點,又覺得不舒服;渾身不自在,肌肉酸痛;幾天都沒有大便了,有了便,卻很難排出等等。這些情況都同術后缺少活動有密切關系。
不論是對普通人還是病人,活動都是非常重要的。適量的活動,可以保持良好的肌肉張力、增強全身活動的協調性;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復,促進消化和吸收;而且活動還有助于解除心理壓力,促進松弛和睡眠。通過適當的活動人體會自覺身體強壯,并能較好地適應體內外各種因素的改變。術后活動不僅對病人的身體有益,而且對病人的精神也起著激勵作用。生活上的自理,會給病人一種無形的積極暗示,會感覺疾病的康復,一種不再完全依賴別人的自豪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術后的腿部肌肉鍛煉,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術后病人一定要盡早活動。在不影響病情的前提下盡量活動。能夠離床活動的絕不在床上活動;不能離床活動的要在床上活動;不能自己活動的,家屬要協助活動。
家屬不要不敢動
劉主任說,術后的病人身上往往連著許多的管路,可能靜脈點滴就有好幾路,在手、腳、胳膊、腿兒上可能都有。可能有頸部引流,可能有胸腔引流,可能有腹腔引流,可能留置著尿管等,家屬常常不知所措。不論管路有多少,從目的上來說,大體可分為輸入和引出。要輸入藥物、液體和營養,引流出體腔內的液體和氣體。術后進行監護的病人,身上還會連著幾根導線,那是為了采集生命體征的信息。
劉主任告訴患者家屬不要擔心,對于這些管路,原則上要保持固定不脫落,通暢不堵塞即可。只要不加大外力,管路就不會斷,不會被拉出;管路不受壓,管腔就會通暢。換句話說,幫助病人活動時,只要妥善放置管路,沒牽著,沒壓著,就沒有什么大問題。
躺在床上也別忘了活動你的胳膊腿兒
躺在床上的病人,自己主動的肌肉活動對預防術后許多合并癥都是很有好處的。那么做那些活動呢?劉主任建議,只要有意識地做那些平時無意識做的活動即可。不妨嘗試下面的順口溜:抬抬胳膊伸伸腿兒,握握拳頭甩甩腕兒,各個關節要屈伸,手指腳趾別忘掉。并且日常生活盡量自理,自己進行洗臉刷牙穿衣等,就能夠完全達到活動的目的。
功能鍛煉要由專業人員指導
許多術后病人要進行功能鍛煉,如乳腺術后患肢的康復訓練,關節置換術后的功能鍛煉等。專業的功能鍛煉,是術后患者恢復正常機體功能,防止合并癥發生,改善生活質量的基礎和前提。功能鍛煉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經過系統的規范的操作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