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屬于“極端”型題目,每年必考,因此要重點記憶,也是A1/A2型題最容易出題的方式,所以復習時一定要留意!
這30個易考的“最”型知識點,每天反復記,掌握就能提分!
1. 等滲性脫水是外科最常見的脫水。
2. 休克病人最應采取中凹臥位。
3. 膿性指頭炎切開引流的最佳時間為劇烈疼痛、張力大。
4. 腹外疝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升高。
5. 燒傷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休克。
6. 最常見的腹外疝是腹股溝斜疝。
7. 肋骨骨折最易發生的部位為第4~7肋骨。
8. 最常見的軟組織損傷的是挫傷。
9. 最嚴重的頭皮傷頭皮撕脫傷。
10. 吸入性燒傷最危險的并發癥是窒息。
11. 判斷血容量是否充足最簡單可靠的指標是尿量。
12. 實質臟器損傷最突出的表現是腹腔內出血。
13. 空腔臟器損傷最突出的表現是腹膜刺激征。
14. 破傷風患者最先受累的是咀嚼肌。
15. 急性闌尾炎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切口感染。
16. 膀胱破裂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膀胱注水試驗。
17. 腎盂腎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上行感染。
18. 診斷腎損傷的最主要依據是血尿。
19. 腎病綜合征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感染。
20. 急性腎衰竭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高鉀血癥。
21. 頸椎病最基本的病因是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
22. 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最主要的標志是晨僵。
23. 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常見的損害部位是腎臟。
24. 骨質疏松最主要的癥狀是疼痛。
25. 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動脈硬化。
26.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多見于兒童。
27. 最常見的頸椎病是神經根型頸椎病。
28. 慢性腎衰竭最早出現的癥狀是胃腸道癥狀。
29. 泌尿系統腫瘤多為惡性,以膀胱癌最多見。
30. 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癥狀是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
一、正常糞便的觀察
(1)量與次數:正常成人每日排便1~3次,平均每次的量為150~200g。
(2)性狀:正常人糞便為成形軟便。
(3)顏色:正常成人的糞便呈黃褐色或棕黃色,嬰兒的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
(4)氣味:糞便的氣味是由于蛋白質食物被細菌分解發酵而產生的,與食物種類有關。
(5)混合物:正常糞便主要為食物殘渣,并含有極少量混勻的黏液。
二、異常糞便的觀察
(1)次數:成人排便超過每日3次,或每周少于3次,應視為排便異常。
(2)性狀:當消化不良或急性腸炎時,排便次數可增多,且糞便呈糊狀或水樣。便秘時,糞便干結、堅硬,呈栗子樣。直腸、肛門狹窄時,糞便呈扁條形或帶狀。
(3)氣味:消化不良的病人,糞便呈酸臭味;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樣便呈腥臭味;直腸潰瘍或腸癌者,糞便呈腐臭味。
(4)混合物:糞便中混有大量的黏液常見于腸道炎癥;伴有膿血者常見于痢疾和直腸癌等;腸道寄生蟲感染時,糞便內可見蛔蟲、絳蟲等。
了解2020護考證書領取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成績查詢時間 ※ 執業護士合格標準 ※ 證書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