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11 頁:解析 |
參考答案
1.C【解析】慢性腹瀉指病程至少超過2個月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2.D【解析】膽道阻塞性后,膽汁排泄障礙,大便可呈白陶土色。
3.A【解析】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Hp感染。
4.E【解析】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疾病是消化性潰瘍。
5.E【解析】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磺胺類藥物等可誘發急性胰腺炎。
6.A【解析】肺結核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呼吸道。
7.C【解析】病人出現嘔血提示胃內積血至少超過250ml。
8.B【解析】嘔吐宿食是幽門梗阻的特征表現之一。
9.A【解析】壁細胞主要分泌鹽酸、內因子。
10.A【解析】心前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冠心病。
11.C【解析】Ⅲ型肺結核是最常見的繼發性肺結核。
12.E【解析】肺氣腫的發生與”抗胰蛋白酶的缺乏有關。
13.B【解析】早期炎癥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層時,內臟神經受累,定位不準確。
14.A【解析】特異性血小板抗體產生的部位主要是脾臟。
15.A【解析】病毒性肝炎是我國引起肝硬化的最常見的原因。
16.E【解析】心源性水腫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17.C【解析】腸結核的好發部位是回盲部。
18.A【解析】血小板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體內壽命明顯減少,約為1~3天。
19.D【解析】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在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中占主導地位。
20.E【解析】苯及其衍生物是已被肯定是可致白血病的化學物質。
21.C【解析】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氣變化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時存在。
22.B【解析】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的病毒是柯薩奇B病毒。
23.D【解析】肺心病肺動脈壓力增高,引起右心室的壓力負荷過重。
24.C【解析】甲胎蛋白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具有特異性和專一性。
25.D【解析】羅沙替丁為H2受體拮抗劑。
26.E【解析】鐵劑治療的最早的化驗是網織紅細胞數上升。
27.D【解析】痰中發現結核菌,是診斷肺結核的最可靠的依據。
28.D【解析】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房顫動時,易引起栓塞。
29.D【解析】痰中發現結核菌,即可診斷肺結核。
30.A【解析】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少量的透明管型。
31.B【解析】雷尼替丁是H。受體拮抗劑。
32.A【解析】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時開始上升,持續7~10天,而血清淀粉酶升高常在發病后6~12小時升高,48小時下降,一般持續3~5天后下降。
33.C【解析】10%葡萄糖液中加入10U胰島素和1.59氯化鉀混合為極化液,它可以促進心肌攝取和代謝葡萄糖,使鉀離子進入細胞內,穩定心肌細胞膜,從而利于心肌收縮和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
34.D【解析】醉酒步態是指行走時軀干重心不穩,步態紊亂不準確如醉酒狀。見于小腦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35.B【解析】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床表現最突出的是腹水,約75%以上病人有腹水。
36.A【解析】長期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可引起滿月面容。
37.C【解析】撲翼樣震顫是肝性腦病特征性的臨床表現。
38.E【解析】心房纖顫是甲亢病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39.B【解析】兩側脅腹部皮膚呈暗灰藍色淤斑為胰腺出血的證據。
40.E【解析】肺氣腫病人,胸部叩診時呈過清音。
41.A【解析】風濕性疾病最早、最常見的癥狀是關節疼痛。
42.B【解析】蝶形紅斑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典型的皮膚損害。
43.C【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出現的手指畸形是梭狀指。
44.E【解析】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口唇黏膜呈櫻桃紅色。
45.C【解析】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腦水腫發展到高峰的時間是在病后的24~48小時。
46.D【解析】熱痙攣發生時,以腓腸肌痙攣最為多見,體溫多正常。
47.B【解析】腹腔內有較多液體存留時(約1000ml以上),因重力液體積聚在腹腔低處,故此處叩診呈濁音。
48.C【解析】急腹癥在未明確診斷時應做到“四禁”,即禁飲食、禁灌腸、禁用瀉劑,禁用強效鎮痛劑,對沒有休克的病人按需要實施胃腸減壓。
49.D【解析】絞窄性腸梗阻的腹痛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單純性腸梗阻的腹痛為陣發性絞痛。麻痹性腸梗阻的腹痛為持續性脹痛。
50.C【解析】骨折的專有體征是畸形、異常活動、骨擦音或骨擦感。關節脫位的專有體征是畸形、彈性固定、關節盂空虛。
執業護士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執業護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