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1.答案:D。
解析:急救物品管理做到“五定”,即定數量品種、定點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滅菌和定期檢查維修。急救物品準備完好率要求達到100%。
2。答案:A。
解析:氣管切開病人可適當提高病室濕度,以濕化空氣,稀釋分泌物,也可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或蒸氣吸入,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進炎癥消散。
3.答案:c。
解析:門診的護理工作有 ①預檢分診;②健康教育工作;③治療工作;④消毒隔離;⑤保健門診。配合搶救是急診護士的主要工作。
4.答案:E。
解析:醫院的種類:①按技術水平分。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②按收治范圍、服務對象分。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③按所有制分。全民所有制醫院、集體所有制醫院和個體所有制醫院。
5.答案:A。
解析:白天病區內的噪聲強度應控制在35~40dB。工作人員為了減少噪聲要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和關門窗輕。
6.答案:E。
解析:病區環境管理的目的是創造良好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社會環境。
7.答案:D。
解析:一般病室的溫度要求保持在18~22℃;新生兒及老年人室內溫度以22~24℃為宜,病室的濕度以50%~60%為宜。病室濕度過高時,使病人感覺悶熱、難受不適。通風是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一般通風時問為30分鐘為宜。正確答案為D。
8.答案:C。
解析:門診發現傳染病病人時應立即將病人隔離診治。
9.答案:A。
解析:急性喉炎病人可適當提高病室濕度,以濕化空氣,稀釋分泌物,也可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或蒸氣吸入,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進炎癥消散。
10.答案:D。
解析:一般病室的溫度要求保持在l 8~22℃;新生兒及老年人室內溫度以22~24℃為宜。通風是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一般通風時間以30分鐘為宜;病室的濕度以50%~60~/0為宜;破傷風病人病室光線宜暗。正確答案為D。
11.答案:A。
解析:預檢分診護士要掌握急診就診標準,做到一問、二看、三檢查、四分診。立即通知值班醫生及搶救室護士;遇意外災害事件,立即通知護士長和有關科室;法律糾紛、事故案件,迅速報告醫院保衛部門或公安部門,并請家屬或陪同者留下。
12.答案:C。
解析:孕婦宮口已開,應立即用平車將其送入產科。
13.答案:A。
解析:一般病室的溫度要求保持在18~22℃;新生兒及老年人室內溫度以22~24℃為宜,病室的濕度以50%~60%為宜。通風是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的有效措施。破傷風病人病室光線宜暗,哮喘病人應避免可能的過敏原,因此房間不宜擺放鮮花。室內濕度過低,空氣干燥,水分蒸發快,導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口渴,對氣管切開病人十分不利。因此答案為A。
14.答案:D。
解析:D錯誤,病室通風是保持空氣新鮮、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的有效措施,病室應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一般通風時間以30分鐘為宜。
15.答案:D。
解析:住院處的護理工作①辦理入院手續。②衛生處理:根據病情進行衛生處理:危、急、重癥可酌情處理;傳染病人送隔離室處理。③送病房:根據病情采取步行、輪椅、平車或擔架護送;護送時應注意安全、保暖及繼續的治療;有外傷者注意臥位。測量體重是病區護士的工作。
16.答案:E。
解析:急性顱腦損傷伴內出血病人病情多變、易變、突變,嚴重時可有生命危險,需嚴密觀察病情,應安置在急救室。
17.答案:A。
解析:醫院內可能危害病人安全的因素有:跌倒(是醫院環境中對病人身體安全有威脅的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燙傷、化學性傷害、觸電、微波、x線及放射性物質、醫源性感染。
18.答案:E。
解析:應鋪麻醉床,其目的:便于接受和護理麻醉手術后的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適,預防并發癥;保證被褥不被血或嘔吐物污染。
相關推薦:
2020年執業護士考試時間安排 | 考試科目 | 準考證打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