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
◆辨證論治
細目一 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是中醫學關于人體自身的 完整性及人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的認識。
(一)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
1.生理上的整體性
人體自身在生理上的整體性,主要體現于兩個方面:
一是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與功能上是完整統一的,即五臟一體觀;
二是人的形體與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體觀。
2.病理上的整體性
臟腑之間、精氣血津液之間,在生理上是相互依存、協調統一的,在病理上也必然是相互影響的。臟腑發生病變,可以通過經絡反應于體表、組織或官竅;體表、組織、官竅有病,也可以通過經絡影響臟腑;臟腑之間亦可以相互影響。如發生了“肝火”,肝火上炎于目,可見目赤腫痛;肝熱移膽,膽熱循經上沖,則耳鳴耳聾;熱灼肝經,筋脈失養,則出現手足抽搐;肝火可傳入心,而見心肝火旺,煩躁易怒;傳入肺,為肝火犯肺,出現脅痛咯血;傳入胃,即肝火犯胃,而見脘痛泛酸,甚至嘔血。
3.診斷上的整體性
在診察疾病時,可通過觀察分析形體、官竅、色脈等外在的病理表現,推測內在臟腑的病理變化,從而作出正確診斷,為治療提供可靠依據。驗舌與面部色診都是中醫學整體診病思想的具體體現;
4.治療上的整體性
在疾病的治療方面,中醫學也強調在整體層次上對病變部分進行調節。
(二)人與外界環境的整體觀
1.人和自然環境的整體觀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環境的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這種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的認識,即是“天人一體”的整體觀。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一年間氣候變化的規律一般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自然界的生物在這種規律性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出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相應的適應性變化,而人體生理也隨季節氣候的規律性變化而出現相應的適應性調節。
在四時氣候的異常變化中,常可發生一些季節性多發病或時令性流行病。
某些慢性病恢復期中,也往往由于氣候劇變或季節交替而使病情加重、惡化或舊病復作。
(2)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
一日之內的晝夜晨昏變化,對人體生理也有不同影響,而人體也要與之相適應。
晝夜的變化,對疾病也有一定影響。《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
(3)地域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地域環境是人類生存環境的要素之一,主要指地勢的高低、地域性氣候、水土、物產及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地域氣候的差異,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和臟腑機能,進而影響體質的形成。
地域環境的不同,對疾病也有一定的影響。某些地方性疾病的發生,與地域環境的差異密切相關。
2.人與社會環境的整體觀
人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其生命活動受到社會環境影響,因而在生理上可表現為其身心機能和體質特點有一定差異。在病理上,劇烈、驟然變化的社會環境,可破壞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協調和穩定,可引發某些身心疾病或使原發疾病惡化。
細目二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 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中醫學在認識和處理疾病的過程中,既強調辨證論治,又講究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一)癥、證、病
1.癥狀的概念
即癥狀和體征的總稱,是疾病過程中表現出的個別、孤立的現象。可以是病人異常的主觀感覺或行為表現,如惡寒發熱、惡心嘔吐、煩躁易怒等(稱癥狀),也可以是醫生檢查病人時發現的異常征象,如舌苔、脈象等(稱體征)。
2.證侯的概念
證,即證候,是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組相對固定的、有內在聯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病變本質的癥狀和體征構成。
證候是病機的外在反映,能夠揭示病變的機理和發展趨勢,中醫學將其作為確定治法、處方遣藥的依據。如風寒感冒、肝陽上亢、 心血虧虛、心脈痹阻等,都屬證候的概念。
3.疾病的概念
病,是疾病的簡稱,是指有特定的病因、發病形式、病變機理、發病規律和轉歸的一種病理過程,反映疾病全過程的根本矛盾。
◆病、證、癥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有內在聯系的癥狀和體征組合在一起即構成證候,反映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變本質;各階段或類型的證候貫串并疊合起來,便是疾病的全過程。
一種疾病由不同的證候組成,而同一證候又可見于不同的疾病過程中。
(二)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也叫辨證施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即是將四診所收集的癥狀和體征等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的過程。論治,是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確定治療方法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
例:中醫對感冒的辨證論治
1.風寒感冒
2.風熱感冒
3.暑濕感冒
4.氣虛感冒
5.陰虛感冒
(三)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1.同病異治——指同一種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域不同,或所處的疾病的階段或類型不同,或病人的體質有異,故反映出的證候不同,因而治療也就有異。
2.異病同治——指幾種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出現了大致相同的病機,大致相同的證,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藥來治療。
因此,中醫學診治疾病的著眼點是對證候的辨析和因證候而治。
證同則治同,證異則治異,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