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劑的外觀檢查
片劑表面應色澤均勻、光潔,無雜斑,無異物,并在規定的有效期內保持不變,良好的外觀可增強病人對藥物的信任,故應嚴格控制。
片劑的硬度檢查
反映藥物的壓縮成形性,對片劑的生產、運輸和貯存帶來直接影響,而且對片劑的崩解,主藥的溶出度都有直接影響,在生產中檢查硬度的常用方法是:將片劑置于中指與食指之間,以拇指輕壓,根據片劑的抗壓能力,判斷它的硬度。用適當的儀器測定片劑的硬度可以得到定量的結果,一般能承受30~40N的壓力即認為合格。
常用的儀器有:孟山都(Monsanto)硬度計、片劑四用測定儀、羅許(Roche)脆碎儀等,具體測定方法詳見附錄或《中國藥典》2000年版。
片劑的重量差異
應符合現行藥典對片重差異限度的要求。
片重差異過大,意味著每片中主藥含量不一,對治療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具體的檢查方法如下:取20片,精密稱定每片的片重并求得平均片重,然后以每片片重與平均片重比較,超出上表中差異限度的藥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糖衣片、薄膜衣片(包括腸衣片)應在包衣前檢查片芯的重量差異,符合上表規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檢查片重差異。另外,凡已規定檢查含量均勻度的片劑,不必進行片重差異檢查。
片劑的崩解時限
除藥典規定進行“溶出度或釋放度”檢查的片劑以及某些特殊的片劑(如緩控釋片劑、口含片、咀嚼片等)以外,一般的口服片劑需做崩解度檢查。檢查方法見附錄或《中國藥典》2000年版。
片劑的質量檢查
含量測定
含量均勻度系指小劑量藥物在每個片劑中的含量是否偏離標示量以及偏離的程度,必須由檢查的結果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一般片劑的含量測定是將10-20個藥片研碎混勻后取樣測定,所以得到的只是平均含量,易掩蓋小劑量藥物由于混合不勻而造成的每片含量差異。為此,中外藥典皆規定了含量均勻度的檢查方法及其判斷標準,詳見《中國藥典》2000年版規定或附錄。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藥典相比,本方法更科學、更合理、更具有先進性,因為它應用了數理統計學的原理,將傳統的計數法發展為計量法。
溶出度要求
對于難溶性藥物而言,雖然崩解度合格卻并不一定能保證藥物快速而完全溶解出來。因此,《中國藥典》2000年版對許多藥物規定必須進行溶出度檢查或釋放度檢查(溶出度檢查用于一般的片劑,而釋放度檢查用于緩控釋制劑)。
崩解度檢查并不能完全正確地反映主藥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以及體內的吸收情況,考察其生物利用度,耗時長、費用大、比較復雜,實際上也不可能直接作為片劑質量控制的常規檢查方法,所以通常采用溶出度或釋放度試驗代替體內試驗。但溶出度或釋放度的檢查結果只有在體內吸收與體外溶出存在著相關的或平行的關系時,才能真實地反映體內的吸收情況,并達到控制片劑質量的目的。目前溶出度試驗的品種和數量不斷增加,大有取代崩解度檢查的趨勢,其具體檢查方法詳見《中國藥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