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
考試大綱要求
1.概述 |
分類、病因、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治療要點 |
熟練掌握 |
2.全身感染* |
病因、病理生理、治療要點 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護理措施 |
掌握 熟練掌握 |
3.破傷風* |
病因、病理生理、治療要點 臨床表現、護理措施 |
掌握 熟練掌握 |
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考核內容
第一節 概 述
【外科感染特點】
大部分是混合感染,開始為單一細菌所致,在病程中發展為幾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大部分感染有明顯而突出的局部癥狀和體征;愈合后形成瘢痕組織而影響局部功能。
★★★【分類】
1.按致病菌種類和病變性質分類:非特異性感染、特異性感染。
2.病變進程分類:急性、亞急性、慢性感染。
★★★【病因】
外界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原居于體內的非致病菌或致病力較弱的細菌,因皮膚黏膜受損、營養不良、大手術創傷、器械檢查、抗腫瘤治療、應用免疫抑制劑等人體防御功能降低而引起感染。
★★★【臨床表現】
1.局部表現:紅、腫、熱、痛、功能障礙。
2.全身癥狀:重者發熱、頭痛、腰背痛、精神不振、乏力、食欲缺乏、出汗、心悸,嚴重者代謝紊亂、營養不良、貧血、感染性休克。
3.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
4.特異表現:如破傷風病人出現肌肉強直性痙攣。
★★★【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生化檢查、細菌培養(穿刺膿液或病灶滲出液)。
2.影像學檢查:超聲波、X線、CT和MRI,嚴重者連續監測重要臟器或系統功能。
★★★【治療要點】
1.局部處理
(1)非手術治療:制動、抬高患肢;感染傷口創面換藥;物理治療包括早期熱敷、超短波、紅外線、硫酸鎂濕敷、嚴禁局部按摩(炎癥擴散和感染加重、疼痛)。
(2)手術治療:膿腫形成及時切開引流;深部膿腫在B超、X線引導穿刺引流、嚴重感染臟器切除。
2.全身治療:支持治療、抗生素、中醫藥、其他對癥治療。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