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骨與關節感染病人的護理
考試大綱要求
1.化膿性骨髓炎 |
病因病理 輔助檢查、治療要點 臨床表現、護理措施 |
熟悉 掌握 熟練掌握 |
2.化膿性關節炎 |
病因病理 輔助檢查、治療要點 臨床表現、護理措施 |
熟悉 掌握 熟練掌握 |
3.骨與關節結核 |
概述*:病因病理、輔助檢查、治療要點 臨床表現 脊柱結核、髖關節結核、膝關節結核:病理、輔助檢查、治療要點 臨床表現 護理:護理評估、護理措施 |
熟悉 掌握 熟悉 掌握 掌握 |
* 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考核內容
第一節 化膿性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病理】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多見致病菌,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見于兒童,發病部位多在脛骨、股骨、肱骨等長骨干骺端;早期特點是骨質破壞、死骨形成,有時可引起化膿性關節炎。
★★★【臨床表現】起病急,寒戰、高熱至39℃以上,煩躁、驚厥,嚴重者昏迷或休克;患處持續劇痛和深壓痛,骨膜下膿腫或形成竇道,合并化膿性關節炎。
★★【輔助檢查】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90%以上)明顯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培養陽性(高熱、應用抗生素前取血);發病2周內X線檢查無改變,CT可見骨膜下膿腫,發病48小時核素骨顯像發現陽性改變。
★★【治療要點】早期應用廣譜聯合大劑量有效抗生素,體溫恢復正常的3周內不停藥;支持治療和持續皮牽引或石膏托固定,防止肢體攣縮和病理性骨折;抗生素治療48~72h無效手術鉆孔、開窗置管、抗生素沖洗術。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按骨科一般護理,密切觀察全身和患肢局部變化,抗感染。
2.術后護理:及時傷口換藥,觀察記錄和保持引流通暢,滴液瓶高于床面60~70cm,引流瓶低于床面50cm,術后第1天快滴,以后維持50~60滴;患肢制動以肌肉等長收縮,未制動部位功能鍛煉。
二、慢性骨髓炎
★【病因病理】急性骨髓炎遷延而來,死骨、骨性包殼、無效腔、壞死肉芽、竇道及瘢痕,經久不愈。
★★★【臨床表現】貧血、消瘦、營養不良,患肢增粗、畸形、竇道周圍皮膚色素沉著、瘢痕,竇道破口流臭味膿液。
★★【輔助檢查】X線顯示密度增高死骨;CT檢查和竇道造影顯示膿腔和死骨。
★★【治療要點】手術治療為主,去除死骨和炎性肉芽,消滅無效腔。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按骨科一般護理,密切觀察全身變化,竇道加強換藥,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2.術后護理:重點是加強傷口和引流護理,及時換藥。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