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知識點31:惡性高血壓:
①發病急驟,多見于中、青年;
②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持續≥130mmHg;
③頭痛、視力模糊、眼底出血、滲出和視盤水腫;
④腎臟損害突出,表現為持續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有腎功能不全;
⑤如不給予及時治療,預后不佳,可死于腎衰竭、腦卒中或心力衰竭。
必備知識點32:腎實質性高血壓:最常見,主要有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慢性腎盂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腎結核、多囊腎、腎腫瘤等。病變侵及腎實質引起。
必備知識點33:主動脈狹窄多數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數為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臨床特點為上肢血壓增高而下肢血壓不高或降低的反常現象,對通常的治療反應不佳。主動脈造影可確定診斷。
必備知識點34:穩定型心絞痛發病機制:由于冠狀動脈狹窄等引起的,當冠狀動脈的供血與心肌的需血之間發生矛盾,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缺氧時,即可發生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時,冠狀動脈血管內皮是完整的,沒有血栓的形成。
必備知識點35:穩定型心絞痛部位: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后(最常見、最典型)波及心前區,常向左臂內側、左肩放射。
必備知識點36:負荷心電圖:陽性標準:運動中出現心絞痛或心電圖改變主要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壓低≥0.1mV持續2分鐘。最常用的非創傷性檢查方法。
必備知識點37:冠脈狹窄根據直徑變窄百分率分為四級:①Ⅰ級:25%~49%;②Ⅱ級:50%~74%;③Ⅲ級:75%~99%(嚴重狹窄);④Ⅳ級:100%(完全閉塞)。
必備知識點38: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機制: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斑塊內出血、斑塊纖維帽破裂或斑塊糜爛,有血小板聚集、并發血栓形成、冠脈痙攣收縮及微血管栓塞導致的心肌供氧的減少和缺血加重。
必備知識點39:各種心梗臨床特點:1.左室前壁心梗:最易發生;心功能影響最大;室性心律失常多;心臟破裂多。2.左室下壁心梗:心律慢;易出現腹部癥狀。3.右室心梗:血壓低;右心衰。
必備知識點40:AMI的特征性圖形:(1)壞死型:異常Q波(病理Q波),q(Q)波寬度>0.04S,q(Q)深度:胸導>1/4R、aVL>1/2R、aVF>2/3R。(2)損傷區: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與T呈單向曲線。(3)缺血區:T波倒置或呈冠狀T(倒置T波尖而深,雙肢對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