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方法各論及其主要藥物之炒法
一、炒法
(一)定義
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置預熱容器內,加輔料或不加輔料,用不同火力連續加熱,并不斷攪拌或翻動使之達到一定程度的方法。
(二)分類
1.根據炒法的操作及加輔料與否:清炒法、加輔料炒;
2.根據加熱程度不同而分為:炒黃、炒焦、炒炭;
3.按所加輔料的不同分為:麩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三)目的(重點)
1.炒黃法的目的
(1)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強療效。
種子類藥物由于種皮堅硬,不利于煎煮,炒黃后角質化或木栓化的外皮膨脹破裂,內部組織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之說。一般種皮堅硬的種子類藥材如決明子、牽牛子、王不留行等,經炒黃后可使質地疏松,種皮鼓起或爆裂,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強療效。
(2)緩和藥性。一些藥性過偏的藥物炒黃后可緩和藥性:如槐花炒黃緩和苦寒之性;牛蒡子炒黃緩和寒滑之性等。
(3)破(殺)酶保苷,保存藥效。某些含苷類成分的藥物,通過炒黃,能破壞其中共存的分解酶,以保存苷類成分。如槐花、芥子等。另外,也可以防止種子萌發幼芽,利于貯存。
(4)降低毒性。如蒼耳子、牽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黃后毒性降低。
(5)矯嗅矯味。如昆蟲類中藥九香蟲。
2.炒焦法的目的
(1)增加某些藥物的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緩和藥性。一些藥性過偏的藥物炒焦后可緩和藥性,如梔子炒焦緩和苦寒之性;山楂炒焦緩和酸性;蒼術炒焦緩和辛燥之性;檳榔炒焦緩和克伐傷正之性;山楂炒焦使有機酸含量降低,酸味緩和,刺激性減小。
3.炒炭法的目的
炭藥是一類表面炭化而具有特殊作用的中藥。
藥物炒炭主要是使其增強或產生止血等作用。如大薊、白茅根炒炭增強止血的功效;荊芥炒炭產生了止血作用。
炒黃法炒焦法炒炭法
(1)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強療效。
(2)緩和藥性。
(3)殺酶保苷,保存藥效。
(4)降低毒性。
(5)除去藥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發霉、變質。(1)增加某些藥物的消食健脾作用。
(2)減少藥物的刺激性。
(3)緩和藥性。增強或產生止血
補充拓展:傳統的制藥原則
①相反為制(反制):改藥性
是指用藥性相對立的輔料(包括藥物)來制約中藥的偏性或改變藥性。
用辛熱升提的酒來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黃,使藥性轉降為升。用辛熱的吳茱萸炮制黃連,可殺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潤燥的鹽水炮制益智仁,可緩和其溫燥之性喪失。
、谙噘Y為制(從制):增藥效
是指用藥性相似的輔料或某種炮制方法來增強藥效。
如用咸寒的鹽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黃柏,可增強滋陰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陽起石,可增強溫腎助陽作用。蜜炙甘草可增強補中益氣作用。
、巯辔(或相殺)為制:降毒性
是指利用某種輔料以制約某種藥物的毒、副作用來炮制該藥物。
如生姜能殺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來炮制半夏、南星。
④相惡為制:抑烈性
是中藥配伍中“相惡”內容在炮制中的延伸應用!跋鄲骸北局竷煞N藥物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作用降低或功效喪失。
一般屬于配伍禁忌。但據此理,炮制時可利用某種輔料或某種方法來減弱藥物的烈性,如麩炒枳實可緩和其破氣作用。對服用后有不良反應的藥物,“相惡為制”與“相畏為制”意義相似。
4.麩炒法的目的
麥麩即小麥磨面后剩下的種皮。
麥麩的性質: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開胃、和中化滯的功效。
目的:
(1)增強療效。如白術、山藥等經麩炒后,可增強補脾的作用。
(2)緩和藥性。如枳實具強烈的破氣作用、蒼術藥性燥烈,經麩炒后藥性緩和,不致耗氣傷陰。
(3)矯臭矯味,清潔藥物。如昆蟲類藥物僵蠶,生品氣味腥臭,還帶有菌絲、分泌物等,麩炒后借麥麩香氣能矯正其氣味,并能清潔藥物。
5.米炒法的目的
稻米為禾本科植物稻的種仁。米炒多選用大米或糯米。
性質: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胃、除煩止渴、止瀉痢等功效。
目的:
(1)增強藥物的健脾止瀉作用。如黨參。
(2)降低藥物的毒性。如紅娘子、斑蝥。
(3)矯正不良氣味。如昆蟲類藥物斑蝥、紅娘子。
6.土炒法的目的
常用的是灶心土(伏龍肝)。灶心土即柴灶內久經柴草熏燒的土。
性質:味辛,性溫,有溫中和胃、止嘔止血、澀腸止瀉的功效。
目的:增強藥物補脾止瀉的功能。如山藥、白術。
7.砂炒法的目的
砂為篩取粒度均勻適中的河砂。
作用:作中間傳熱體拌炒藥物,取其溫度高、傳熱快的特點,可使堅硬的藥物受熱均勻。
目的:
(1)增強療效,便于調劑和制劑。質地堅硬的藥物經砂炒后,質變酥脆,易于粉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砂炒溫度高,使藥物毒性成分結構改變或破快。如馬錢子等。
(3)便于去毛,如馬錢子、骨碎補等。
(4)矯臭矯味,如雞內金、臍帶等。
8.蛤粉炒法的目的
蛤粉為簾蛤科動物或青蛤的貝殼經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
性質:味咸,性寒。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等功效。
目的:
(1)使藥物質地酥脆,便于制劑和調劑。如阿膠、鹿角膠等。
(2)降低藥物的滋膩之性,矯正不良氣味。如阿膠、鹿角膠等。
(3)可增強某些藥物清熱化痰的功效。如阿膠。
9.滑石粉炒法的目的
滑石粉為硅酸鹽類滑石經精選凈化、粉碎、干燥而得的細粉。
性質:味甘,性寒,能利水通淋、清熱祛暑。
作用:一般作中間傳熱體。
目的:
(1)使藥物質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黃狗腎。
(2)降低毒性及矯正不良氣味,以利于用藥安全和服用方便。如刺猬皮、水蛭等。
麩炒法(1)增強療效
(2)緩和藥性
(3)矯臭矯味,清潔藥物
米炒法(1)增強藥物的健脾止瀉作用
(2)降低藥物的毒性
(3)矯正不良氣味
土炒法增強藥物補脾止瀉的功能
砂炒法(1)增強療效,便于調劑和制劑
(2)降低毒性
(3)便于去毛
(4)矯臭矯味
蛤粉炒法(1)使藥物質地酥脆,便于制劑和調劑
(2)降低藥物的滋膩之性,矯正不良氣味
(3)可增強某些藥物清熱化痰的功效
滑石粉炒法(1)使藥物質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
(2)降低毒性及矯正不良氣味,以利于用藥安全和服用方便
(四)操作方法
1.炒黃的操作方法
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置熱鍋內,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藥物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聲,并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
判斷火候的方法:
(1)對比看:顏色——淺者炒至顏色加深,深者炒至較生品原色加深。
(2)聞香氣:氣味——炒至透出藥物的固有香氣(揮發性的芥子油、紫蘇醛等)
(3)聽爆聲:聲音——加熱種皮膨脹爆裂的聲響,注意其爆裂聲的大小和多少
(4)形態變化:膨脹鼓起,甚至爆裂開花(王不留行、水紅花子爆開白花)
(5)看斷面:掰開斷面呈淡黃色
注意事項
(1)熱鍋炒藥。鍋預熱,便于藥物受熱均勻。
(2)投藥前藥物大小分檔,分別炒制。投藥量一般為容器的1/2~1/3
(3)控制好鍋溫與火力,是炒制技術的關鍵。溫度太高,受熱太急,藥物易焦化,受熱不均勻。溫度太低,受熱時間長,藥物發泡膨脹爆裂效果差,影響質量。一般藥物炒黃多用文火,王不留行、水紅花子、山楂、蒼耳子等藥物用中火。
(4)均勻翻炒,注意亮鍋底,炒黃時防止局部溫度過高,使藥物炒焦。
(5)看火候出鍋。藥物出鍋后及時攤開晾涼,然后入庫,防止熱藥吸濕回潮。
2.炒焦的操作方法
取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焦黃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氣逸出時,出鍋,攤開晾涼。
注意事項
(1)投藥前藥物大小分檔,分別炒制,以免出現體積較大飲片炮制“不及”,小飲片“太過”。
(2)炒焦多用中火。防止火力過強造成“外焦內生”甚至炭化。
(3)翻炒要均勻,防止局部過熱,使藥物炭化。
(4)看火候出鍋,出鍋后及時攤開散熱,防止復燃。若出現火星,可噴淋清水少許,再炒干或曬干。
3.炒炭的操作方法
取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置熱鍋內,用武火或中火炒至藥物表面焦黑色,內部呈焦黃色或至規定程度時,噴淋少許清水,熄滅火星,取出,攤開晾涼。
注意事項
(1)大小分檔
(2)炒炭時要控制火力。一般質地堅實的根、根莖、厚片類藥物,宜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質地疏松輕薄的花、花粉、葉、全草、薄片類藥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黃色。
(3)炒炭存性。即藥物在炒炭時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應保存藥物的固有氣味,且炒炭的藥物應保持其原形。
(4)噴淋清水滅火星。在炒炭過程中,因溫度過高,植物類藥物易出現火星迸起現象,為防止燃燒,宜噴淋適量清水熄滅鍋中的火星,防止燃燒灰化或釀成火災。但注意噴水量不宜過多,且要炒干后出鍋,防止飲片的含水量過大。
(5)炭藥出鍋后必須攤開冷透,或置于密閉容器中隔氧冷卻,并加以核查,待充分冷卻后再入庫收貯,以免復燃。
4.麩炒的操作方法
將凈制或切制的藥物用麥麩熏炒的方法稱為麩炒。
麥麩為未制者稱凈麩炒或清麩炒;麥麩用蜂蜜或紅糖制過者稱蜜麩炒或糖麩炒。
操作: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鍋燒熱,再將麥麩均勻撒入鍋內,至起煙時投入大小分檔的藥物,快速均勻翻動并適當控制火力,以麥麩的煙氣熏至藥物表面呈黃色或深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
注意事項
(1)輔料用量要適當。麥麩量少則煙氣不足,達不到熏炒要求;麥麩量多則造成浪費。
(2)火力適當。麩炒一般用中火;鍋預熱程度以“麩下煙起”為度。
(3)麥麩要均勻撒布熱鍋中,待起煙投藥,使藥物受熱均勻。
(4)麩炒藥物要求干燥,以免藥物黏附焦化麥麩。
(5)麩炒藥物到火候時,要求迅速出鍋,防止出現焦斑。
5.米炒的操作方法
(1)米拌炒法
先將鍋燒熱,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煙時,投入藥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篩去米,放涼。
(2)米上炒法
先將鍋燒熱,撒上浸濕的米,使其平貼鍋上,用中火加熱炒至米冒煙時投入藥物,輕輕翻動米上的藥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篩去米,放涼。
注意事項
(1)炮制昆蟲類藥物時,以米的色澤變化觀察火候,炒至米變焦黃或焦褐色為度。
(2)炮制植物類藥物時,觀察藥物色澤變化,炒至黃色為度。也可結合觀察米的色澤變化。
(3)如用米上炒法,盡量使浸濕的米平貼炒制容器上,成為“鍋巴”,輕輕翻動米上的藥物,讓藥物隔著米加熱。
6.土炒的操作方法
將灶心土研成細粉,置于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土呈靈活狀態時投入凈藥物,翻炒至藥物表面均勻掛上一層土粉,并透出香氣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
注意事項
(1)灶心土在使用前需碾細過篩,土塊過大則傳熱不均勻。
(2)藥物需大小分檔,分別炒制。
(3)灶心土預先加熱至靈活狀態,保證土溫均勻一致,使藥物內部的水分和汁液外滲,與土接觸,在藥物表面均勻掛一層土粉。若溫度較低,則水分和汁液滲出較少,掛不住土粉或過篩即掉。靈活狀態的判斷:新土可觀察加熱時有小氣泡逸出,舊土則觀察翻動時土的流動性,也可用試投法。
(4)藥物投入鍋中后應適當調節火力,以防止藥物燙焦。
(5)土炒同種藥物,土可以反復使用,若土色變深時,應及時更換新土。
7.砂炒的操作方法
(1)普通砂炒
取河砂置鍋內武火加熱至呈靈活狀態,投入藥物,不斷翻埋至質地酥脆或膨脹鼓起,或邊緣卷曲,外表黃色或加深時取出,篩去砂,放涼;或趁熱將藥物投入醋液中略浸,取出,干燥。
(2)油砂拌炒
取河砂篩去粗砂粒及雜質等,用清水洗凈泥土,置鍋內用武火加熱,并加入1%~2%的食用植物油拌炒,至油煙散盡,砂的色澤均勻加深,翻動靈活時,加入藥物,不斷翻炒至質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黃色或較原色加深時取出,篩去砂放涼,或趁熱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
注意事項
(1)大小分檔,分別炒制。
(2)用過的河砂可反復使用,炒過毒性藥物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藥物。
(3)油砂若反復使用時,每次用前均需添加適量食用植物油拌炒。
(4)砂炒溫度要適中。溫度過高時可添加冷砂或減小火力等方法調節。
(5)砂量應適宜,量過大易產生積熱使砂溫過高;反之砂量過少,藥物受熱不均勻,也會影響炮制品質量。
(6)砂炒火力一般為武火,溫度高,操作時翻動要勤,成品出鍋要快,并立即篩去熱砂。有需醋浸淬的藥物,砂炒后應趁熱投入醋中浸淬、干燥。
8.蛤粉炒的操作方法
將研細過篩后的蛤粉置熱鍋內,中火加熱至蛤粉滑利易翻動時減小火力,投入經加工處理后的藥物,不斷沿鍋底輕翻燙炒至膨脹鼓起,內部疏松時取出,篩去蛤粉,放涼。
注意事項
(1)膠塊切成立方丁,大小分檔,分別炒制。
(2)炒制時火力不宜過大,以防藥物黏結、焦糊或“燙僵”。如溫度過高可酌加冷蛤粉。
(3)膠丁下鍋翻炒要速度快而均勻,避免互相粘連,造成不圓整而影響外觀。
(4)蛤粉燙炒同種藥物可連續使用,但顏色加深后需及時更換。
(5)貴重、細料藥物如阿膠之類,在大批炒制前最好先采取試投的方法,以便掌握火力,保證炒制質量。
(6)及時出鍋,篩去蛤粉,以免燙焦。
9.滑石粉炒的操作方法
將滑石粉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經加工處理后的藥物,不斷翻動,至藥物質酥或鼓起或顏色加深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注意事項
(1)一般用中火,炒至滑石粉呈靈活狀態時投藥。
(2)適當調節火力,防止藥物生熟不均或焦化;廴鐪囟冗^高時,可酌加冷滑石粉調節。
(3)滑石粉可反復使用,色澤變灰暗時,需及時更換,以免影響成品外觀色澤。
(4)用量適量,以掩蓋藥物為度。
(五)輔料用量
1.麩炒時,每100kg藥物,用麥麩10~15kg。
2.米炒時,每100kg藥物,用米20kg。
3.土炒時,每100kg藥物,用灶心土25~30kg。
4.砂炒時,砂的用量以能掩蓋所加藥物為度。
5.蛤粉炒時,每100kg藥物,用蛤粉30~50kg。
6.滑石粉炒時,每100kg藥物,用滑石粉40~50kg。
(六)適用藥物
1.適用于炒黃的藥物多為果實種子類藥物,如槐花、芥子、決明子、萊菔子、酸棗仁、白果、牛蒡子、牽牛子、葶藶子、紫蘇子、蒼耳子、水紅花子、薏苡仁、王不留行等。
2.適用于炒焦的藥物有山楂、梔子、川楝子、檳榔等。
3.適用于炒炭的藥物有大薊、小薊、側柏葉、烏梅、白茅根、牡丹皮、干姜、蒲黃、荊芥等。
4.適用于麩炒的藥物多為補脾胃或作用強烈及有腥味的藥物,如蒼術、枳殼、僵蠶等。
5.適用于米炒的藥物有兩類:補脾益胃藥,如黨參。昆蟲類有毒的藥物,如斑蝥、紅娘子等。
6.適用于土炒的多為補脾止瀉的藥物,如山藥、白術等。
7.適用于砂炒的是質地堅硬的植物藥和動物藥,如骨碎補、狗脊、馬錢子、鱉甲、雞內金、龜板、穿山甲等。
8.適用于蛤粉炒的是膠類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
9.適用于滑石粉炒的是韌性較大的動物類藥物,如刺猬皮、水蛭、黃狗腎等。
清炒法
具體藥物:
槐花
一、炮制方法
1.槐花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枝梗,篩去灰屑。
2.炒槐花 取凈槐花,置熱鍋內,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晾涼。
3.槐花炭 取凈槐花,置熱鍋內,中火炒至焦褐色,噴灑少許清水,滅盡火星,炒干,取出涼透。
二、炮制作用
1.緩和藥性。生槐花苦寒之性較強。炒槐花緩和苦寒之性。
2.殺酶保苷。破壞了酶的活性,利于保存有效成分。
3.炒炭止血。槐花炭清熱涼血作用極弱,收澀之性增強,偏于止血。
芥子
一、炮制方法
1.芥子 取原藥材,去凈雜質。用時搗碎。
2.炒芥子 取凈芥子,置熱鍋內,文火炒至深黃色,有爆裂聲,內部淺黃色并逸出香氣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二、炮制作用
芥子味辛,性溫。歸肺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的功能。
生芥子力猛,善于通絡止痛。多用于胸悶脅痛,用于疼痛,癰腫瘡毒。
炒芥子善于順氣豁痰,常用于寒痰咳嗽。
白果
炮制方法
1.白果仁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2.炒白果仁 取凈白果仁,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有香氣,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決明子
一、炮制方法
1.決明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決明子 取凈決明子,置熱鍋內,中火炒至顏色加深,微有爆裂聲,微鼓起,內部黃色,并逸出香氣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二、炮制作用
決明子味甘、咸、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能。
生決明子長于清肝熱,潤腸燥。用于目赤腫痛,大便秘結。
炒決明子有平肝養腎的功效,可用于頭痛、頭暈、青盲內障。
萊菔子
一、炮制方法
1.萊菔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菜菔子 取凈萊菔子,置熱鍋內,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聲,外表色澤加深,內部黃色,并有香氣逸出(蘿卜的香氣)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二、炮制作用
萊菔子味甘、辛,性平。歸肺、脾、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能。
生萊菔子能升能散,長于涌吐風痰。
炒萊菔子性降,長于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常用于食積腹脹,氣喘咳嗽。
牛蒡子
炮制方法
1.牛蒡子 取原藥材,篩去灰屑及雜質。用時搗碎。
2.炒牛蒡子 取凈牛蒡子,置熱鍋內,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聲,斷面淺黃色,略有香氣逸出時,取出。用時搗碎。牽牛子
炮制方法
1.牽牛子 取原藥材,去凈雜質,用時搗碎。
2.炒牽牛子 取凈牽牛子,置熱鍋內,文火炒至膨脹鼓起,有爆裂聲,顏色加深,斷面淺黃色,取出。
葶藶子
炮制方法
1.葶藶子 取原藥材,去凈雜質,用時搗碎。
2.炒葶藶子 取凈葶藶子,置熱鍋內,文火炒至膨脹鼓起,并有香氣逸出,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紫蘇子
炮制方法
1.紫蘇子 取原藥材,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紫蘇子 取凈紫蘇子,置熱鍋內,文火炒至有爆裂聲,表面顏色加深,并有香氣逸出,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3.蜜紫蘇子 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凈紫蘇子內拌勻,稍悶,用文火加熱,炒至深棕色,不黏手時取出。
每100kg紫蘇子,用煉蜜10kg。
4.蘇子霜 取凈紫蘇子,研如泥狀,加熱,用布或吸油紙包裹,壓榨去油,至藥物不再黏成餅,呈松散粉末為度,研細。
蒼耳子
炮制方法
1.蒼耳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蒼耳子 取凈蒼耳子,置熱鍋內,中火炒至焦黃色,刺焦時即可,碾去刺,篩凈。用時搗碎。
水紅花子
要點 炮制方法
1.水紅花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灰屑。用時搗碎。
2.炒水紅花子 取凈水紅花子,置熱鍋內,中火加熱,迅速拌炒至爆花,取出晾涼。
王不留行
一、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炒王不留行 取凈王不留行,置熱鍋內,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晾涼。炒爆的標準以完全爆花者占80%以上為宜。
二、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歸肝、胃經。具有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的功能。
生品長于消癰腫,多治療乳癰及其他瘡癰腫痛等。
炒品長于活血通經、下乳、通淋。多治療產后乳汁不下、經閉、痛經、石淋、小便不利等。
酸棗仁
一、炮制方法
1.酸棗仁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酸棗仁 取凈酸棗仁,置熱鍋內,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聲,色微變深,內部黃色,有香氣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二、炮制作用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具有養心益肝、安神斂汗的功能。生棗仁與炒棗仁作用基本相同,均有安神作用。
酸棗仁生品性平,宜入清劑中,長于養心安神、益肝腎。用于心陰不足和肝腎虧損的驚悸,健忘,眩暈,耳鳴,虛煩不眠。
炒酸棗仁性偏溫補,宜入溫劑,長于養心斂汗。用于氣血不足的驚悸,健忘,盜汗,自汗及膽虛不眠。
薏苡仁
炮制方法
1.薏苡仁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2.炒薏苡仁 取凈薏苡仁,置熱鍋內,文火炒至表面黃色,略鼓起,具香氣時,取出晾涼。
3.麩炒薏苡仁 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即刻煙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黃色,微鼓起,取出,篩去麥麩即得。
每100kg薏苡仁,用麥麩15kg。
山楂
一、炮制方法
1.山楂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脫落的核及果柄,篩去碎屑。
2.炒山楂 取凈山楂,置熱鍋,中火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3.焦山楂 取凈山楂,置熱鍋,中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內部焦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4.山楂炭 取凈山楂,置熱鍋,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二、炮制作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功能。
生山楂長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以及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
炒山楂善于消食化積,用于脾虛食滯,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長于消食止瀉,用于食積兼脾虛和治療痢疾。
山楂炭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可用于胃腸出血或脾虛腹瀉兼食滯者。
梔子
一、炮制方法
1.梔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碾碎。
2.炒梔子 取梔子碎塊,置熱鍋內,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晾涼。
3.焦梔子 取梔子碎塊,置熱鍋內,中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晾涼。
4.梔子炭 取梔子碎塊,置熱鍋內,武火炒至黑褐色,噴淋少許清水熄滅火星,取出晾干。
二、炮制作用
梔子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等作用。
梔子生品長于瀉火利濕、涼血解毒。多用于治療溫病高熱、濕熱黃疸、濕熱淋證、瘡瘍腫毒等,外治扭傷跌損。
梔子炒黃或炒焦后緩和了苦寒之性,炒后可除此弊,避免傷胃。
炒梔子和焦梔子均有清熱除煩的作用,多用于治療熱郁心煩、肝熱目赤等。二者不同的是炒品比焦品苦寒之性略強,一般熱較甚者用炒品,脾、胃較虛弱者用焦品。
梔子炭長于涼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
檳榔
一、炮制方法
1.檳榔 取原藥材,去雜,用水浸泡3~5天,撈出,置容器內,經常淋水,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
2.炒檳榔 取檳榔片,置熱鍋內,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3.焦檳榔 取檳榔片,置熱鍋內,中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二、炮制作用
檳榔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的功能。
檳榔生品力俊,消積下氣之力較強。常用于治療絳蟲、姜片蟲、蛔蟲及水腫、腳氣、瘧疾等疾病。
檳榔炒后藥性緩和,避免克伐太過耗損正氣。
炒檳榔與焦檳榔均長于消食導滯,用于食積不消、痢疾里急后重等,但炒檳榔較焦檳榔作用稍強,而克伐正氣的作用也略強于焦檳榔,一般身體素質稍強者可選用炒檳榔,身體素質較差者應選用焦檳榔。
干姜
一、炮制方法
1.干姜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篩去碎屑。
2.炮姜 先將凈河砂置鍋內,用武火炒熱,再加入干姜片或塊,不斷翻動,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篩去砂,晾涼。
3.姜炭 取干姜塊,置熱鍋內,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篩去碎屑。
二、炮制作用
干姜性味辛,熱。具能守能走,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回陽救逆的功能。常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炮姜性味苦、辛,溫。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能。其辛燥之性較干姜弱,溫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緩和持久,且長于溫中止痛、止瀉和溫經止血。可用于中氣虛寒的腹痛、腹瀉和虛寒性出血。
姜炭性味苦、澀,溫。歸脾、肝經。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長于止血溫經。其溫經作用弱于炮姜,固澀止血作用強于炮姜,可用于各種虛寒性出血,且出血較急,出血量較多者。
小薊
炮制方法
1.小薊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稍潤,切段,干燥,篩去碎屑。
2.小薊炭 取小薊段,置熱鍋內,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內部黃褐色,噴淋少許清水,熄滅火星,取出晾干。
蒲黃
一、炮制方法
1.生蒲黃 取原藥材,揉碎結塊,除去花絲及雜質。
2.蒲黃炭 取凈蒲黃,置熱鍋內,武火炒至棕褐色,噴灑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
二、炮制作用
蒲黃味甘,性平。歸肝、心包經。具有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能。
蒲黃生品性滑,以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力勝,用于淤血阻滯的心腹疼痛,痛經,產后瘀痛,跌打損傷,血淋澀痛。
蒲黃炭性澀,止血作用增強。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傷出血。
荊芥
一、炮制方法
1.荊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斷,干燥,篩去碎屑。
2.炒荊芥 取荊芥段,置熱鍋內,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3.荊芥炭 取荊芥段,置熱鍋內,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內部焦褐色時,噴淋少量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涼透。
二、炮制作用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解表散風的功能。一般多生用。生品用于感冒,頭痛、麻疹、咽喉不利,瘡瘍初起等。
炒荊芥具有祛風理血的作用,可用于婦女產后血暈。
荊芥炒炭后辛散作用極弱,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癥。
側柏葉
炮制方法
1.側柏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和硬梗。
2.側柏炭 取凈側柏葉,置熱鍋內,武火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涼透。
烏梅
炮制方法
1.烏梅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烏梅肉 取凈烏梅,用清水潤軟,使肉綿軟,略晾,敲碎,剝取凈肉即可。
3.烏梅炭 取凈烏梅或烏梅肉,置熱鍋內,武火炒至皮肉發泡鼓起,黏質變枯,表面呈焦黑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
4.醋烏梅 取凈烏梅或烏梅肉,用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閉,隔水加熱2~4小時,取出干燥。
每100kg凈烏梅或烏梅肉,用米醋10kg。
白茅根
炮制方法
1.干茅根 根取原藥材,微潤,切段,干燥,篩去碎屑。
2.茅根炭 取茅根段,置熱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黑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
麩炒法
具體藥物:
蒼術
一、炮制方法
1.蒼術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麩炒蒼術 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用中火加熱,待冒煙時投入蒼術片,不斷翻炒,炒至深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
每100kg蒼術片,用麥麩10kg。
3.焦蒼術 取蒼術片置熱鍋內,中火炒至焦褐色時,噴淋少許清水,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篩去碎屑。
二、炮制作用
生蒼術溫燥而辛烈,燥濕、祛風、散寒力強。
麩炒后辛味減弱,燥性緩和,氣變芳香,增強了健脾和胃的作用。
焦蒼術辛燥之性大減,以固腸止瀉為主。
枳殼
一、炮制方法
1.枳殼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撈出潤透,去瓤,切薄片,干燥,篩去碎落的瓤核。
2.麩炒枳殼 先將鍋燒熱,均勻撒入定量麥麩,用中火加熱,待煙起投入枳殼片,不斷翻動,炒至淡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
每100kg枳殼片,用麥麩10kg。
二、炮制作用
枳殼生用辛燥,作用較強,偏于行氣寬中除脹。
麩炒枳殼可緩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氣健胃消食。
米炒
具體藥物:
黨參
一、炮制方法
1.黨參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米炒黨參 將大米置熱鍋內,用中火炒至米冒煙時,投入黨參片拌炒,至黨參呈黃色時取出,篩去米,放涼。
每100kg黨參片,用米20kg。
3.蜜炙黨參 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與黨參片拌勻,悶透,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不斷翻炒至黃棕色,不粘手時取出,放涼。
每100kg黨參片,用煉蜜20kg。
二、炮制作用
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能。
黨參生品擅長益氣生津。常用于氣津兩傷或氣血兩虧。
米炒黨參氣變清香,能增強和胃、健脾止瀉作用。多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
蜜黨參增強了補中益氣潤燥養陰的作用。用于氣血兩虛之證。
斑蝥
一、炮制方法
1.斑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或取原藥材,除去頭、足、翅及雜質。
2.米炒斑蝥 將米置熱鍋中,中火炒至冒煙,投入凈斑蝥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篩去米,攤開放涼。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二、炮制作用
斑蝥味辛,性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攻毒蝕瘡的功能。
生斑螫有大毒,多外用,以攻毒蝕瘡為主。用于瘰疬瘺瘡,癰疽腫毒,頑癬瘙癢。
米炒斑蝥毒性降低,其氣味矯正,可內服。以通經、破癥散結為主。用于經閉癥瘕,狂犬咬傷,瘰疬,肝癌,胃癌。
土炒
具體藥物:
白術
一、炮制方法
1.白術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土炒白術 先將土置鍋內,中火炒至土呈靈活狀態時,投入白術片,翻埋至白術表面均勻掛上土粉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
每100kg白術片,用灶心土25kg。
3.麩炒白術 先將鍋用中火燒熱,撒入麥麩(或蜜炙麥麩),待冒煙時,投入白術片,翻炒至白術呈淡黃色,取出,篩去麥麩,放涼。
每100kg白術片,用麥麩10kg。
二、炮制作用
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生白術以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為主,用于痰飲,水腫,以及風濕痹痛。
土炒白術,借土氣助脾,補脾止瀉力勝,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麩炒白術能緩和燥性,借麩入中,增強健脾、消脹作用。用于脾胃不和,運化失常,食少脹滿倦怠乏力,表虛自汗。
山藥
一、炮制方法
1.山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土炒山藥 先將土粉置鍋內,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再投入山藥片拌炒,至表面均勻掛土粉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
每100kg山藥片,用灶心土30kg。
3.麩炒山藥 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其冒煙時,投入山藥片,用中火加熱,不斷翻動至淡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晾涼。
每100kg山藥片,用麥麩10kg。
二、炮制作用
山藥生用長于補腎生精,益肺陰。
土炒山藥長于補脾止瀉。
麩炒山藥長于補脾健胃。
砂炒
具體藥物:
鱉甲
一、炮制方法
1.生鱉甲 取原藥材,置蒸鍋內,沸水蒸45分鐘,取出,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凈,曬干;蛉≡幉挠们逅,不換水,至皮肉筋膜與甲骨容易分離時取出背甲,洗凈,日曬夜露至無臭味,干燥。
2.醋鱉甲 先將砂置鍋內,武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大小分檔的凈鱉甲,翻埋至酥脆,外表呈深黃色,取出,篩去砂,趁熱投入醋液中稍浸,撈出,干燥,搗碎。
每100kg鱉甲,用醋20kg。
二、炮制作用
鱉甲味咸,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的功能。
鱉甲生用質地堅硬,有腥臭氣,養陰清熱、潛陽熄風之力較強,多用于熱病傷陰或內傷虛熱,虛風內動。
砂炒醋淬后,質變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矯臭矯味。醋制還能增強藥物入肝消積、軟堅散結的作用。常用于癥瘕積聚,月經停閉。
雞內金
一、炮制方法
1.雞內金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砂炒雞內金 取河砂置鍋內,用中火加熱至呈靈活狀態,投入大小一致的雞內金,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卷曲、酥脆、呈淡黃色時取出,篩去砂,放涼。
3.醋內金 將雞內金壓碎,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噴醋,取出,干燥。每100kg雞內金,用醋15kg。
二、炮制作用
雞內金生用長于攻積,通淋化石。炒制后質地酥脆,便于粉碎,矯正不良氣味,并能增強健脾消積的作用。
馬錢子
一、炮制方法
1.馬錢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2.制馬錢子
(1)砂燙 將河砂置鍋內,用武火加熱至呈靈活狀態時,投入大小一致的馬錢子,不斷翻動,至棕褐色,鼓起,內部紅褐色,并起小泡時,取出,篩去砂,放涼,除去絨毛。亦可供制馬錢子粉用。
(2)油炸 取麻油適量置鍋內,加熱至230℃左右,投入馬錢子,炸至老黃色時,立即取出,瀝去油,放涼。用時研粉。
3.馬錢子粉 取砂燙馬錢子,粉碎成細粉,測定士的寧的含量后,加適量淀粉,使含量符合規定,混勻,即得。
二、炮制作用
生馬錢子毒性劇烈,而且質地堅硬,僅供外用。制馬錢子毒性降低,質地酥脆,易于粉碎,可供內服,常制成丸散劑應用。
骨碎補
炮制方法
1.骨碎補 取原藥材;除去非藥用部位及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砂燙骨碎補 先將砂置熱鍋內,用武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骨碎補片,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取出,篩去砂,放涼,撞去毛。
狗脊
炮制方法
1.狗脊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未切片者,浸泡,潤透,切厚片(或蒸軟后切片),干燥。篩去碎屑。
2.砂炒狗脊 將砂置熱鍋內,用武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時,投入狗脊片,不斷翻動,炒至鼓起,鱗片呈焦褐色時取出,篩去砂,放涼,除去殘存絨毛。
蛤粉炒法
具體藥物:
阿膠
一、炮制方法
1.阿膠丁 取阿膠塊,置文火上烘軟,趁熱切成約0.6~1cm左右的小丁塊。
2.蛤粉炒阿膠 取蛤粉置鍋內,中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對,投入阿膠丁,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呈類圓球形,內無溏心時取出,篩去蛤粉,放涼。
每100kg阿膠丁,用蛤粉30~50kg。
3.蒲黃炒阿膠 將蒲黃適量置熱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稍微變色,投入阿膠丁,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呈類圓球形,內無溏心時取出,篩去蒲黃,放涼。
二、炮制作用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能。
炒制后降低了滋膩之性,質變酥脆,利于粉碎,同時也矯正了不良氣味。
蛤粉炒阿膠長于益肺潤燥。
蒲黃炒阿膠以止血安絡力強。
滑石粉炒
具體藥物:
刺猬皮
炮制方法
1.刺猬皮 取原藥材,用堿水浸泡,將污垢洗刷干凈,再用清水洗凈,潤透,剁成小方塊,干燥。
2.滑石粉炒刺猬皮 取滑香粉置熱鍋中,用中火加熱至靈活狀態,投入凈刺猬皮塊,拌炒至黃色、鼓起、皮卷曲、刺尖禿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每100kg刺猬皮,用滑石粉40kg。
3.砂炒刺猬皮 取砂適量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時,投入凈刺猬皮塊,不斷翻埋,至刺尖卷曲焦黃,質地發泡時,取出,篩去砂,放涼。另有用砂炒至上述規格時,取出,篩去砂,趁熱投入醋液中稍浸,撈出,干燥。
每100kg刺猬皮,用醋10kg。
水蛭
炮制方法
1.水蛭 取水蛭,洗凈,悶軟,切段,曬干。
2.滑石粉炒水蛭 取滑石粉置鍋內,中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時,投入水蛭段,勤加翻動,拌炒至微鼓起,呈黃棕色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每100kg水蛭,用滑石粉40k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