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者,30歲,因“體檢發現盆腔包塊1周”入院。平素月經規律6/22-30天,無痛經,末次月經2006年6月12日。1周前單位體檢時,B超提示“子宮左前壁外突低回聲結節,大小約8*7cm,與肌層界限清”。以往健康,未婚,無性生活史,月經量始終不多。 體格檢查:體溫36.20C,血壓95/60mmHg,心率75次/分,心肺無異常。 腹部檢查:左下腹可觸及質中包塊,活動,無壓痛。肛診:子宮增大,約孕3月,左前壁有一明顯凸起,大小約7*6cm,質中,無壓痛。雙附件未觸及異常。血紅蛋白130g/L。盆腔B超:子宮增大變形,左前壁外突低回聲結節,大小約8*7cm,與肌層界限清,雙側附件區未見異常。
◆ 最可能的診斷?
◆ 診斷依據有那些?
◆ 鑒別診斷
◆治療方案
病歷4答案:漿膜下子宮肌瘤
◆最可能的診斷:漿膜下子宮肌瘤
◆診斷依據:1)女性,30歲,平素月經規律,無痛經,未婚;2)體檢發現盆腔包塊1周;3)腹部檢查:左下腹可觸及質中包塊,活動,無壓痛;4)肛診:子宮增大,約孕12周,左前壁有一明顯凸起,大小約7*6cm,質中,無壓痛。雙附件未觸及異常;5)盆腔B超:子宮增大變形,左前壁外突低回聲結節,大小約8*7cm,與肌層界限清,雙側附件區未見異常。
◆鑒別診斷:
1)、卵巢腫瘤:附件區觸及包塊,有時包塊較大時擠壓子宮,宮體觸及不清,可誤診子宮肌瘤。
2)、妊娠子宮及與妊娠有關的疾。鹤訉m增大,質軟,與停經月份相符或增大,妊娠試驗陽性,盆腔B超多可明確。
3) 子宮肌腺癥、腺肌瘤;有漸進加重痛經,子宮增大,質硬,超聲肌層回聲不均,可見低回聲結節,與肌層界限不清。
◆ 處理:子宮肌瘤切除術,術后服用米非司酮3月,防止復發。
術中見子宮左前壁帶蒂漿膜下肌瘤,大小約8*9*7cm,蒂寬約2cm ,由蒂部切除肌瘤。術后病檢子宮平滑肌瘤。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