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李女士,44歲。胃潰瘍穿孔合并急性慢性腹膜炎,手術后5天體溫39℃,每日大便次數7~8次,有排便不盡感,下列可能性最大的是
A.腸炎
B.細菌性痢疾
C.腸粘連
D.盆腔膿腫
E.腸間隙膿腫
2、胃腸減壓護理不正確的是
A.病人應禁食
B.保持減壓管通暢
C.胃管堵塞禁止沖洗
D.注意口腔護理
E.記錄吸出液的量及性質
3、持續胃腸減壓時間較長時應加強的護理項目有
A.口腔衛生
B.預防壓瘡發生
C.要服藥時,由減壓管注入
D.記錄吸出液的量和質
E.及時更換收集瓶
4、胃腸減壓的目的不正確的是
A.降低胃腸道內的壓力
B.改善胃腸壁血液循環
C.有利于炎癥局限
D.預防體液丟失
E.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5、下列不是腹膜炎病人采用半臥位的目的的是
A.滲液積聚于盆腔
B.腹肌松弛,以減輕痙痛
C.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D.使炎癥局限及引流
E.利于呼吸及循環
6、急性腹膜炎患者,診斷不明時不可
A.禁食
B.胃腸減壓
C.半臥位
D.輸液維持水電平衡
E.用鎮痛劑止痛
7、診斷急性腹膜炎最可靠的腹部體征是
A.腹脹
B.腹膜刺激征
C.腹式呼吸減弱
D.板狀腹
E.腸鳴音消失
8、急性腹膜炎發生休克的主要原因
A.劇烈疼痛
B.腹膜吸收大量毒素,血容量減少
C.腸內積液刺激
D.大量嘔吐致液體丟失
E.腹脹引起呼吸困難
9、可引起原發性腹膜炎的是
A.胃穿孔
B.腸穿孔
C.闌尾炎穿孔
D.膽囊炎穿孔
E.女性生殖器感染
10、女性,45歲,繼發性腹膜炎入院,其發病原因應除外
A.急性胃穿孔
B.盆腔感染
C.急性闌尾炎穿孔
D.膽囊炎穿孔
E.腸穿孔
一、A1
1、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病人手術后5天體溫升高,說明有炎癥感染存在。由于病人大便次數增加,有排便不盡感,病變可能在盆腔,因此最可能發生的是盆腔膿腫。
2、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胃腸減壓的病人應同時禁食,否則會影響減壓效果。若胃管堵塞應及時沖洗,保持減壓管通暢。同時注意做好病人的口腔護理,并記錄吸出液的量和性質。
3、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胃腸減壓的同時需要病人禁食,對長期禁食胃腸減壓者應注意做好口腔護理。
4、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胃腸道穿孔病人必須禁食,并留置胃管持續胃腸減壓。胃腸減壓可抽出胃腸道內容物和氣體,減少胃腸道內容物繼續流入腹腔,減輕胃腸內積氣,改善胃壁血運,有利于炎癥的局限和吸收,促進胃腸道恢復蠕動。但是胃腸減壓會抽出胃腸道內的液體,不能預防體液丟失。
5、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病人平臥位時,左膈下間隙處于較低位,急性腹膜炎時腹腔內的膿液易積聚于此,造成膈下感染。盆腔在坐位和立位時是腹腔中的最低點,面積較小,且對毒素的吸收能力較差。因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讓急性腹膜炎病人取半臥位,以利于炎癥局限和腹膜炎滲液流至盆腔,減少毒素吸收。同時,半臥位還可使腹肌松弛,減輕疼痛,有利于呼吸和循環。
6、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急性腹膜炎患者在診斷未明時不可用鎮痛劑止痛,以免掩蓋病情,影響病情觀察。
7、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急性腹膜炎時炎癥若侵犯到壁腹膜,病人會出現典型的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即所謂的腹膜刺激征,這是腹膜炎的標志性體征,對診斷腹膜炎有重要意義。
8、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急性腹膜炎時病人腹膜會滲出大量液體以稀釋毒素,減輕刺激,若液體滲出過多,病人可有血容量減少。腹膜有較強的吸收功能,可吸收大量滲液、血液、空氣和毒素。但若急性腹膜炎病人病情嚴重,細菌產生的毒素超過了腹膜的吸收能力,病人可能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
9、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原發性腹膜炎病人感染的途徑有:①致病菌經血液播散至腹膜,是主要感染途徑;②細菌通過女性生殖道上行至腹腔,如淋病性腹膜炎;③透壁性感染,即在肝硬化并發腹水、腎病或營養不良等機體抗力降低時,腸腔內細菌也可通過腸壁進入腹膜腔,引起腹膜炎。繼發性腹膜炎中,腹內空腔臟器穿孔、外傷引起的腹壁或內臟破裂是最常見的原因,因此胃穿孔、腸穿孔、闌尾炎穿孔和膽囊炎穿孔都可引起繼發性腹膜炎。
1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腹內空腔臟器穿孔、外傷引起的腹壁或內臟破裂是繼發性腹膜炎最常見的原因。如急性闌尾炎穿孔和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胃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先引起化學性腹膜炎,繼發細菌性感染后成為化膿性腹膜炎;急性膽囊炎病人的膽囊管完全梗阻,囊內壓過高,使膽囊壁壞死穿孔,造成極為嚴重的膽汁性腹膜炎;外傷造成腸管、膀胱破裂,腹壁傷口進入細菌致病。其次是腹內臟器缺血或炎癥擴散,如絞窄性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或女性生殖器官化膿性感染等,含有細菌的滲出液在腹腔內擴散而致病。另外,腹部手術中污染腹腔、胃腸道吻合口瘺等均可引起腹膜炎。盆腔感染是腹膜炎較常見的并發癥,而不是繼發性腹膜炎的病因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