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7 頁:答案 |
51.A【解析】雷尼替丁屬于H2受體拮抗劑,能阻止組胺與H2受體結合,使壁細胞分泌胃酸減少。
52.C【解析】胃大部切除術后出血,一般多采用非手術療法止血,因為患者出血在術后10小時,有60ml鮮紅色液體,說明失血量不多,此時應該加快輸液速度,防止患者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當24小時后仍未停止,則為術后出血,此時可作纖維胃鏡檢查或行選擇性血管造影,明確出血部位和原因,還可局部應用血管收縮劑或止血劑,當非手術療法不能止血或出血量大時,應手術止血。故護士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患者平臥,加快輸液速度。
53.E【解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用于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應在宮頸移行帶區取材,行染色和鏡檢。方法是:(1)患者取截石位,陰道窺器暴露宮頸,用于棉球擦凈宮頸黏液及分泌物,局部消毒;(2)用活檢鉗在宮頸外口鱗一柱交接處或肉眼糜爛較深或特殊病變處取材;(3)宮頸局部填帶尾棉球壓迫止血,囑患者24小時后自行取出;(4)然后將取下的分泌物均勻地涂在有編號的玻片上;立即固定于95%的乙醇內15分鐘,取出后用巴氏染色法染色。
54.B【解析】滴蟲性及真菌性陰道炎的診斷中查到病原體是重要的確診方法。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的陰道分泌物中檢出滴蟲,真菌性陰道炎的患者查到真菌的芽孢和菌絲即可確診。在滴蟲性陰道炎中,在患者的陰道側壁取典型的分泌物,置于載有溫鹽水的玻片上,立即在低倍光鏡下鏡檢尋找到滴蟲即可確診。在陰道分泌物懸滴法查真菌時,取少許凝乳狀分泌物,放于盛有l0%氫氧化鉀或生理鹽水的玻片上,混勻后在顯微鏡下找到芽孢和菌絲。
55.D【解析】化驗結果異常的表現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心肌酶測定中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56.C【解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用于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應在宮頸移行帶區取材,行染色和鏡檢。
57.E【解析】(1)葡萄胎一經確診,應及時清宮,但清宮前首先應仔細做全身檢查。(2)葡萄胎子宮大而軟,清宮出血較多,也易穿孔。因此清宮應在手術室中進行,在輸液、備血準備下,充分擴張宮頸管,選用大號吸管吸引。(3)單純的子宮切除只能去除葡萄胎侵入子宮肌層局部的危險,不能預防子宮外轉移的發生,所以不作為常規處理,對于年齡大于40歲、有高危因素者可行子宮全切除術,兩側卵巢應保留。(4)由于組織學診斷是葡萄胎最重要和最終診斷,所以需要強調葡萄胎每次刮宮的刮出物,必須做組織學檢查。(5)預防性化療僅用于高危因素和隨訪困難的葡萄胎患者。
58.D【解析】輕、中度患兒,體溫>30℃,產熱良好(腋一肛溫差為正值),立即放入適中環境溫度,減少失熱,升高體溫。可將患兒置入預熱至30℃的暖箱內,箱溫在30~34℃范圍,在6~12小時內恢復正常體溫。重癥患兒,體溫<30℃或產熱衰竭(腋一肛溫差為負值),先以高于患兒體溫1-2℃的暖箱開始復溫,每小時提高箱溫0.5~1℃,于12~24小時內恢復正常體溫。
59.C【解析】大便常規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現膿血黏液便,鏡檢有成堆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為典型急性菌痢患者的糞便表現。
60.D【解析】常用的結核菌素皮內試驗為皮內注射0.1ml含5個結核菌素單位的純蛋白衍化物(PPD)。一般注入左前臂掌側面中下1/3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為6~10mm的皮丘,48~72小時后觀測反應結果,測定局部硬結的直徑,取縱、橫兩者的平均直徑來判斷其反應強度。硬結平均直徑<5mm為陰性,5~9mm為弱陽性(+);10~19mm為中度陽性(++),≥20mm為強陽性(+++),局部除硬結外,還有水皰、破潰、淋巴管炎及雙圈反應等為極強陽性反應(++++)。OT試驗皮試液的濃度為l:2000。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