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A
2.A解析: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使人致病的腦膜炎奈瑟菌主要是A、B、C和Y群,我國流行的以A群為主,歐美流行的主要是B、C群。
3.B解析:根據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標本進行分離和培養,傷寒的第一、二周采血液,第二、三周采糞便與尿液,整個病程中骨髓分離陽性率較高。
4.A5.A6.C7.B
8.A解析:伯氏疏螺旋體是引起萊姆病的病原體,主要傳播媒介是硬蜱。
9.C解析:回歸熱螺旋體以虱為傳播媒介,引起流行性回歸熱。
10.A解析:赫姆硫螺旋體以蜱為傳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歸熱。
11.E12.B
13.A解析:宋內氏志賀氏菌有兩個變異相,Ⅰ相為S型菌落,多自急性患者分離而得;Ⅱ相為R型菌落,常從慢性患者或帶菌者檢出。
14.B解析:SS培養基為選擇培養基。
15.C16.C17.D18.A19.C
20.A21.E22.C23.D24.A
25.A
26.D解析:宋內志賀菌遲緩分解乳糖,血清型屬于D群,僅有一個血清型,其菌落常出現光滑型菌落,同時伴有扁平、較大、粗糙型菌落。
27.A
28.C解析:破傷風芽胞梭菌是引起破傷風的病原菌,對人的致病因素是它產生的外毒素。
29.A30.D31.D32.B33.A
34.E解析:流腦的病原菌是腦膜炎奈瑟菌,該菌對干燥、寒冷、熱等極為敏感。35.B36.C
37.C鱟試驗原理:鱟是一種海洋節肢動物,其血液中有一種獨特的有核變形紅細胞。這種變形紅細胞的裂解物可與微量的細菌內毒素起凝集反應,這是由于細胞的裂解物中一種酶被細菌內毒素脂多糖激活,使蛋白形成凝膠。
38.D解析:外—斐試驗(Weil—Feilxtest)原理:變形桿菌屬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19、X2、Xk的菌體抗原與某些立克次體有共同抗原成分,可代替立克次體作為抗原與某些立克次體病患者血清作凝集反應,以輔助診斷某些立克次體病。
39.B解析:變形桿菌X19的菌體抗原中,P為不耐堿成分,只與本菌相應抗體凝集;另一為耐堿成分X,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部分抗原相同。
40.E41.D
42.B解析: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促進流感嗜血桿菌的生長,使得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桿菌較大,而遠離葡萄球菌菌落的則較小,這種現象稱為衛星現象。
43.E44.A45.E46.C
47.A解析:ST是耐熱腸毒素,由一種質粒編碼,通過激活腸黏膜細胞上的鳥苷酸環化酶,使胞內CGTP增高,導致體液平衡紊亂而引起腹瀉。
48.D解析:用作消毒劑的乙醇濃度多為75%。
49.A
50.A解析:CFA為定居因子(或群集繁殖因子)抗原,包括CFAⅠ和CFAⅡ由細菌質粒控制,可通過質粒傳遞給其他宿主,能刺激宿主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
51.A解析:LT是不耐熱腸毒素,類似霍亂弧菌的腸毒素,由質粒編碼,通過刺激小腸上皮細胞腺苷環化酶,使ATP轉化為cAMP,促進小腸液體過度分泌,超過腸道再吸收能力,致使腹瀉。
52.E健康嬰幼兒糞便中主要是雙歧桿菌、擬桿菌、腸桿菌、腸球菌、葡萄球菌等。成人糞便中菌量與菌譜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糞便中球菌和桿菌比例大約為1:10,保持著細菌與宿主之問的生態平衡。
53.D54.A55.B56.E
57.D解析:V因子是一種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B類物質,是脫氫酶的輔酶,在細菌的呼吸中起遞氫作用。
58.A解析:X因子是一種對熱不穩定的血紅素及其衍生物,為細菌合成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輔基。
59.A60.B61.D
62.B解析:百日咳鮑特菌是小兒百日咳的病原菌。
63.E64.D
65.B葡萄球菌細胞壁表面有一種蛋白成份稱為SPA,所有來自人的菌株均有此蛋白,SPA可與IgG的Fc段非特異結合,而IgG的Fab段不受影響,用此反應可以用來檢測各種抗原和抗體。
66.D67.D68.B69.A70.B
71.A72.D73.C74.B75.C
76.B77.B
78.B解析:錫克試驗是根據外毒素與抗毒素中和原理,以少量外毒素測定體內有無抗毒素免疫。
79.A80.B81.A82.E83.C
84.B85.B86.D87.C88.C
89.A90.D91.C
92.E解析:肥達試驗原理是傷寒沙門菌感染1~2天后,患者血清中出現抗體,將患者血清用生理鹽水作倍比稀釋,然后加入一定濃度的等量傷寒沙門菌O、H及甲、乙、丙型副傷寒沙門菌的菌液做凝集試驗,凡血清最高稀釋度出現明顯凝集者即為所測血清的抗體數價。
93.A解析:O1群霍亂弧菌A抗原為群特異抗原,B、C為型特異性抗原,含A、C為程葉型,又稱為原型或日本型;含A、B為小川型,又稱另型或臺灣型;含A、B、C為彥島型,又稱中間型。
94.A解析:產氣腸桿菌動力(+),肺炎費雷伯菌(-),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均為(+),精氨酸脫羧酶試驗均為(-)
95.C
96.C人在感染霍亂弧菌后,小腸內有分泌型IgA形成,在腸粘膜與病菌之間形成一科免疫屏障,保護宿主腸粘膜免受霍亂弧菌及其腸毒素的侵襲。
97.D
98.D肥達反應H與O凝集價之間的關系有如下表現:
①H與O凝集價均超過正常值,表示傷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②H與O均低于正常值,表示傷寒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或者發病一周內的早期;
③O凝集價高于正常值,而H凝集價低,可能是感染的早期或其他沙門菌感染的交叉反應;
④H凝集價高而O凝集價低于正常值,可能是以往曾經患過傷寒或接種傷寒菌苗,若H凝集價雖高,但很快消失,可能為回憶反應。
99.C100.B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