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內科學】尿細菌培養為糞腸球菌,具有診斷意義的菌落計數至少大于
A.10/ml
B.100/ml
C.1000/ml
D.10000/ml
E.100000/ml
答案及解析:D
符合指標之一者,對尿路感染具有診斷意義:①新鮮中段非離心尿革蘭染色后油鏡觀察,>1個菌/視野,尿路感染的陽性率為90%,>5個菌/視野,則可達99%;②新鮮清潔中段尿細菌培養計數≥105/ml,<104/ml可能為污染,應重復培養,104-105/ml之間為可疑;③膀胱穿刺的尿培養陽性。
衛生部于2001-1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中指出:
泌尿系統感染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
1.清潔中段尿或導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導尿)培養革蘭陽性球菌菌數≥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數≥105cfu/ml.
2.恥骨聯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養細菌菌數≥103cfu/ml.
3.新鮮尿液標本經離心應用相差顯微鏡檢查(1×400),在30個視野中有半數視野見到細菌。
4.無癥狀性菌尿癥:患者雖然無癥狀,但在近期(通常為1周)有內鏡檢查或留置導尿史,尿液培養革蘭陽性球菌濃度≥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濃度≥105cfu/ml,應視為泌尿系統感染。
55. 【內科學】急性腎衰竭選擇血液凈化療法時,血鉀(mmol/L)至少應達到
A.5.0
B.5.5
C.6.0
D. 6.5
E.7.0
答案及解析:D
急性腎衰竭一般透析指征:①急性肺水腫,對利尿劑無反應;②高鉀血癥,血鉀≥6.5mmol/L;③高分解狀態;④無高分解狀態,但無尿2天或少尿4天以上;⑤血HCO3-<12mmol/L;⑥BUN21.4~28.6mmol/L(60~80mg/dl)以上或血Cr≥442μmol/L;⑦少尿2天以上,并伴有下列情況之一:體液過多,如球結膜水腫、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心音呈奔馬律或中心靜脈壓升高;持續嘔吐;煩躁或嗜睡;血鉀≥6mmol/L;心電圖有高鉀血癥表現。
56. 【內科學】男,15歲,反復發作肉眼血尿。感染后加重,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最可能的診斷是
A.泌尿系統腫瘤
B.急性腎小球腎炎
C.慢性腎小球腎炎
D.IgA腎炎
E.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答案及解析:D
IgA腎病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見。多數病人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前驅癥狀,主要表現為發作性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急性腎小球腎炎主要發生于兒童,發作前常有前驅感染,典型表現為突發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壓,補體C3一過性下降。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癥狀,起病較急,病情發展快。主要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征的癥狀,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壓等,并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進行性少尿或無尿,腎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發展至尿毒癥。
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表現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和水腫為基本癥狀。水腫時有時無,病情時輕時重。隨病情進展腎功能逐漸減退,最終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
腎細胞癌高發年齡為50~60歲,早期可無明顯臨床表現,隨病情進展,常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可發現腹部腫塊。腎母細胞瘤好發于小兒,以腹部腫塊為最常見表現。
57. 中年女性,有明顯瘙癢和黃疸已經月余,伴輕度乏力和食欲減退,ALT輕度升高,γ-GT和ALP明顯升高,膽固醇明顯升高,AMA陰性,最可能的診斷是
A.急性黃疸型肝炎
B.原發性肝癌
C.淤膽型肝炎
D.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E.鉤端螺旋體病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C
淤膽型肝炎,又稱毛細血管性肝炎或膽汁淤積型肝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毛細膽管排泌功能障礙,膽汁不能主動經膽小管排至腸管,卻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種肝炎。表現為黃疸長期不退(通常為2~6個月),皮膚搔癢,大便顏色變淺及肝腫大等。常見的有病毒性淤膽型肝炎。藥物性淤膽型肝炎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等。病毒性淤膽型肝炎約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發生于急性肝炎發病數周之后。
淤膽型肝炎的主要臨床特點是病人出現較長時間的(3~6個月)肝內完全梗阻性黃疸,如大便顏色變淺,呈灰白色陶土樣,小便顏色深黃,尿中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和尿膽素均為陰性,皮膚侵癢,血中直接膽紅素升高,血清 ALT輕度或中度升高,膽固醇增加,轉肽酸及堿性磷酸酶(AKp)明顯升高。黃疸發生前一周左右出現病毒性肝炎特有的黃疸前期癥狀,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厭油膩物,全身疲乏,偶見發熱等。黃疸出現后,癥狀仍繼續存在,但相對較急性黃疸型肝炎輕。有的病人甚至無癥狀,僅表現為重度黃疸。病程雖長,但預后良好,多數病人可逐漸自愈,很少轉為慢性。
所以本題考慮選C。
58. 一女性患者,59歲,咳嗽、咳痰伴氣喘、下肢水腫1個月,住院治療1周,經用抗菌藥、碳酸氫鈉及利尿藥治療后癥狀好轉,水腫消退,但出現明顯下肢乏力,動脈血氣pH7.42,Pa0262mmHg,PaCO268mmHg,BE+26mmol/L,符合下列哪種情況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堿中毒
C.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
D.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謝性堿中毒
答案及解析:E
關于此類題總結了相關內容,請牢記:
代謝性酸中毒:因血漿HCO3-下降造成的酸中毒。(注:通過題中提到的HCO3-的值進行判斷)
代謝性堿中毒:因血漿HCO3-增多造成的堿中毒。(注:通過題中提到的HCO3-的值進行判斷)
呼吸性酸中毒:因H2CO3-增多使PH值下降。(注:通過題中提到的PaCO2的值來判斷)
呼吸性堿中毒:因H2CO3-下降使PH值升高。(注:通過題中提到的PaCO2的值來判斷)
PaCO2是指二氧化碳分壓,正常值是:動脈血35~46mmHg;靜脈血37~50mmHg。
PaCO2>50mmHg提示存在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謝性堿中毒代償期。PaCO2+3時,提示代謝性堿中毒。BE<-3時,提示代謝性酸中毒。(注:當選擇題中提到BE時,看看其數值是多少,就可以大概判斷是代酸或是代堿了,但這方法僅用做題。臨床情況極復雜,在臨床中不能這樣判斷)
選擇題中第二個常出現的指標是:“HCO3“。和BE一樣,這也是一個反映代謝性因素的指標。
實際碳酸氫鹽(AB):指從人體血漿中實際的HCO3-含量。
標準碳酸氫鹽(SB):指在體溫37度時PaCO2在5.32kPa(40mmHg),血紅蛋白在100%氧飽合條件下測出的HCO3-的含量
關于AB或SB的定義不需要掌握,了解即可。但它們的臨床意義要很清楚。
AB:動脈血21~26mmol/L;靜脈血22~28mmol/L。降低提示代謝性酸中毒。升高提示代謝性堿中毒。
SB:21~25mmol/L。降低提示代謝性酸中毒。升高提示代謝性堿中毒。
CO2CP是指二氧化碳結合力,這個指標在選擇題中出現的比較少。它的正常值范圍是:22~31mmol/L。它的臨床意義是:升高可能是代謝性堿中毒;降低可能是代謝性酸中毒或呼吸性堿中毒。
臨床上單純的酸堿失衡較少見,多是混合性酸堿失衡。
通過上述的描述,我們總結以下3點:
1、通過PH的值來判斷為酸中毒還是堿中毒;7.35~7.45
2、通過PaCO2的值來判斷是否存在呼酸還是呼堿;
3、通過BE和HCO3-來來判斷是否存在代酸或是代堿。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