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藥理
1、腎病綜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的產生原因是
A、肝臟合成蛋白的能力增加
B、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的濾過作用受損
C、腎小管回吸收蛋白質的能力降低
D、蛋白質攝入過多
E、腎血流量增加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大量蛋白尿是由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的濾過作用受損所致。由于濾過膜的分子屏障,特別是電荷屏障受損,通透性顯著增加而引起大量蛋白尿,與腎小管再吸收功能降低無關。血漿白蛋白的大量丟失引起低白蛋白血癥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引起水腫。機體為補償低白蛋白血癥,才導致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的增加。腎病綜合征患者攝入高蛋白飲食可增加尿蛋白的漏出,在正常腎,高蛋白飲食不會引起蛋白尿。腎病綜合征時腎臟血流量一般無變化。
2、以下哪一項不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A、性接觸
B、注射
C、蟲媒
D、母嬰
E、器官移植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播 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以同性戀為主。
2.血液接觸傳播 共用針具靜脈吸毒,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介入性醫療操作等均可感染。
3.母嬰傳播 感染HIV的孕婦可經胎盤、產程、產后出血性分泌物、哺乳等傳給嬰兒。
4.其他 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醫務人員被HIV污染的針頭刺傷或破損皮膚受污染也可受染。目前無證據表明可經食物、水、昆蟲或生活接觸傳播。
3、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屬
A、單鏈DNA病毒
B、雙鏈DNA病毒
C、雙鏈RNA病毒
D、單鏈RNA病毒
E、缺陷型病毒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屬單鏈RNA病毒。
4、屬于機體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是
A、眼淚和唾液腺的殺菌作用
B、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C、腫瘤壞死因子(TNF)分泌增多
D、白細胞介素-2分泌增多
E、殺傷性T淋巴細胞活性增強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特異性免疫應答是指免疫活性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發生活化、增殖并分化為效應細胞,最終通過細胞或抗體將抗原消滅的全過程。根據所參與的免疫活性細胞種類的不同,特異性免疫應答可分為T細胞免疫應答和B細胞免疫應答兩類。依抗原性質、抗原劑量、抗原進入機體途徑以及機體反應性等因素的不同,特異性免疫應答結局也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系統對抗原不發生應答,即產生免疫耐受;另一些情況下,機體對抗原產生不適當應答,造成組織損傷或器官功能障礙,即產生超敏反應。
5、肝癌最常見的轉移途徑是
A、種植轉移
B、肝外血行轉移
C、淋巴轉移
D、直接蔓延
E、肝內血行轉移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癌肝內血行轉移發生最早也最常見,可侵犯門脈并形成癌栓。
。血行轉移:肝內血行轉移發生最早,也最常見,可侵犯門靜脈并形成癌栓。癌栓脫落在肝內可引起多發性轉移灶,門靜脈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門靜脈高壓和頑固性腹水,肝癌細胞侵犯肝靜脈后即可進入人體循環,發生肝外轉移,以肺轉移率最高,還可血行轉移至全身各部。肝細胞型肝癌以血行轉移多見。
6、急性重型肝炎主要病理變化
A、肝內淤膽
B、肝細胞局灶性壞死
C、匯管區纖維組織增生
D、匯管區單核細胞浸潤
E、肝細胞廣泛壞死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普通型肝炎: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肝細胞凋亡,匯管區炎細胞浸潤。
急性重型肝炎:多個小葉壞死,或大塊壞死。
輕度慢性肝炎:炎癥限于匯管區。
7、下列5種肝炎病毒中哪一個為DNA病毒
A、HAV
B、HCV
C、HEV
D、HBV
E、HDV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HAV是RNA病毒,HBV是DNA病毒,HCV是RNA病毒,HDV是RNA病毒, HEV是RNA病毒。
8、最常引起完全無尿的是
A、腎前性腎功能衰竭
B、腎性腎功能衰竭
C、腎后性腎功能衰竭
D、大出血、休克
E、廣泛燒傷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最常引起完全無尿的是腎后性腎功能衰竭。
9、關于多器官功能障礙(MODS)的概念,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MODS是疾病過程中序貫地或同時并發一個以上系統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礙
B、MODS常見的全身性損害因素是低血容量和感染毒血癥
C、MODS的病死率并不隨著功能衰竭的器官數量增多而增高
D、急救治療時應注意避免誘發或加重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
E、器官衰竭并感染時,防治感染是預防MSOF的重要措施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MODS的病死率隨著功能衰竭的器官數量增多而增高。
10、關于ARDS的病理改變,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肺間質水腫和肺泡滲出
B、肺泡有玻璃樣物質形成和肺泡萎縮
C、小片肺不張并發感染
D、肺微血管栓塞
E、血氣胸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 病理改變
各種病因所致的ARDS病理變化基本相同,可以分為滲出、增生和纖維化三個相互關聯和部分重疊的階段。
滲出期
見于發病后第一周。肺呈暗紅或暗紫的肝樣變,可見水腫、出血。重量明顯增加。24小時內鏡檢見肺微血管充血、出血、微血栓,肺間質和肺泡內有蛋白質水腫液及炎癥細胞浸潤。若為感性病因引起者,肺泡腔PMNs聚集和浸潤更為明顯。72小時后由血漿蛋白凝結、細胞碎化、纖維素形成透明膜,灶性或大片肺泡萎陷不張。在急性滲出期Ⅰ型細胞受損壞死。
增生期
損傷后1~3周,肺Ⅱ型上皮細胞增生覆蓋剝落的基底膜,肺泡囊和肺泡管可見纖維化,肌性小動脈出現纖維細胞性內膜增生,導致血管腔截面積減少。
纖維化期
生存超過3~4周的ARDS患者肺泡隔和氣腔壁廣泛增厚,散在分隔的膠原結締組織增生致彌漫性不規則纖維化。肺血管床發生廣泛管壁纖維增厚,動脈變形扭曲。即使非感染性病因引起的ARDS,在后期亦不避免地合并肺部感染,常見有組織壞死和微小膿腫。
11、以下哪種病人是肺結核病的易感者
A、矽肺患者
B、風心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
D、腎移植術后患者
E、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腎移植術后患者也有可能,但按發生率來看,糖尿病合并結核的情況最多,相對易感。
12、與原發性肺結核相符的是
A、右肺尖結核病變
B、肺門空洞病變
C、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
D、右上干酪性肺炎
E、雙肺粟粒陰影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發性肺結核為原發結核感染所引起的病癥,包括原發綜合征及胸內淋巴結結核,在X線上呈現肺部原發灶-引流淋巴管炎-肺門或縱隔淋巴結的結核性炎癥的三者組合。
原發性肺結核多見于兒童,青年和成人有時也可見。肺部原發灶好發于上葉下部和下葉上部或中部靠肺的邊緣部位。大多數肺部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較輕并可自愈,少數由于機體免疫力低下或結核分枝桿菌毒力強、數量大及機體劇烈變態反應,發展為原發性肺結核病。胸內淋巴結結核包括縱隔、氣管旁淋巴結、支氣管隆突部位淋巴結和肺門部位各組淋巴結,淋巴結腫大兒童較成人明顯。
13、切斷肺結核傳染鏈的最有效方法是
A、增強所有公民的免疫力
B、在全民范圍內進行科普宣傳
C、發現并治愈涂陽病人
D、經常進行集體肺部X線檢查
E、給所有應接種卡介苗者進行預防接種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痰菌陽性的患者說明排菌,是結核的傳染源。
14、關于原發性肺結核的發病過程特點以下不正確的是
A、好發于上葉下部和下葉上部
B、多見于兒童
C、大部分可自愈
D、機體依靠特異性免疫力清除結核桿菌
E、壞死病變侵及血管演變為血行播散型結核病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原發性肺結核多見于兒童,原發綜合征的肺部原發灶好發于上葉下部和下葉上部。初染結核時,由于早期特異性免疫力尚未形成,結核分枝桿菌沿引流淋巴管侵入肺門淋巴結,甚至有早期菌血癥,形成播散病灶在其他臟器潛伏下來,成為日后肺外結核病的來源。大多數肺部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的炎癥較輕并可自愈,少數由于機體免疫力明顯低下或結核分枝桿菌毒力強、數量大及機體劇烈變態反應,發展為原發性肺結核病。
15、下列肺炎中哪種最易并發肺膿腫
A、肺炎球菌肺炎
B、支原體肺炎
C、衣原體肺炎
D、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E、病毒性肺炎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吸入性肺膿腫致病菌多為厭氧菌,血源性和繼發性肺膿腫致病菌多為金葡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