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答案 |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畢氏Ⅱ式手術術后多見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最多的并發癥為膽、胰瘺。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疾病特點與引起應激狀態的原發疾病有關,原發病越重,應激性潰瘍發生率越高,病情也越兇險。應激性潰瘍的基本特點:
①上腹部疼痛隨原發病不同發生率不一,疼痛程度可由輕微不適到燒灼痛,甚至劇痛。其次是惡心、嘔吐、食欲減退;
②多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國外文獻報告出血率為11%一36. 3%不等,國內因標準不一差異更大;
③鏡下表現與原發疾病輕重有關,但無平行關系。一般以多發性糜爛、潰瘍為主,伴隨點狀或斑片狀出血或黑褐色大面積地圖樣血痂,潰瘍深淺大小不一,輕癥經治療病變黏膜在數日內即可修復,修復后的黏膜不留瘢痕。嚴重者除死于原發病外,多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早期胃癌并不具有特異性臨床癥狀,所以對40歲以上,有明顯消化不良癥狀或癌前期病變患者,應常規作胃鏡檢查。胃癌細胞產生的多種物質能在胃液、血液及其他組織中被檢測到,可作為胃癌的標志物應用于胃癌篩選普查,如各種酶和來源于胚胎的標志物。診斷胃癌最常用和首選的一種檢查方法,特別是采用胃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并結合內鏡檢查,能明顯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準確率。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1.胃潴留 隨著對迷走神經解剖的不斷了解以及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這一并發癥已逐漸減少。多發生在術后3~4天,即拔除胃管后。表現為上腹飽脹不適,嘔吐所進食物或帶有膽汁。
2.腹瀉 腹瀉為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癥狀嚴重者并不多見。表現為進食后腸蠕動亢進、腸鳴、腹痛、腹瀉,排出水樣便而自行緩解。這一并發癥與迷走神經切斷方式有很大關系。迷走神經干切斷術及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未附加胃引流術,腹瀉發生率則較高。
3.胃小彎壞死穿孔 這是一種少見的但非常嚴重的并發癥,亦多見于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后。多因手術時分離胃小彎的血管范圍過廣,甚至損傷了胃壁,特別是同時損傷了胃短血管,造成胃小彎胃壁缺血、壞死和穿孔。
4.復發性潰瘍 目前迷走神經切斷術治療潰瘍病的復發率仍很高,復發原因:術前對術式選擇不當;迷走神經切斷不完善;膽汁反流等。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類桿菌是格蘭染色陰性的厭氧菌,存在于口腔,胃腸道和外生殖道。它常是胃腸道手術感染和闌尾穿孔所致腹膜炎的致病菌。
二、A2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早期胃癌 胃癌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者,不論病灶大小或有無淋巴結轉移。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畢I式胃大部切除術
遠端胃大部切除后,將殘胃與十二指腸吻合。優點是吻合后的胃腸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狀態,食物經吻合口進人十二指腸,減少膽汁胰液反流人殘胃,術后因胃腸功能紊亂而引起的并發癥較少。對十二指腸潰瘍較大,炎癥、水腫較重,癱痕、粘連較多,殘胃與十二指腸吻合有一定張力,行畢I式手術比較困難,易致胃切除范圍不夠,增加術后潰瘍復發機會。
三、A3/A4
1、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Borrmann分型: 國際上廣泛采用的為Borrmann(1926)提出的胃癌大部分型法,主要根據腫瘤在粘膜面的形態和胃壁內浸潤方式進行分型。
①BorrmannⅠ型(結節蕈傘型):腫瘤呈結節、息肉狀,表面可有潰瘍,潰瘍較線,主要向腔內生長,切面界限較清楚。
②BorrmannⅡ型(局部潰瘍型):潰瘍較深,邊緣隆起,腫瘤較局限,周圍浸潤不明顯,切面界限較清楚。
③BorrmannⅢ型(浸潤潰瘍型):潰瘍底盤較大,邊緣不清楚,周圍及深部浸潤明顯,切面界限不清。
④BorrmannⅣ型(彌漫浸潤型):癌組織在胃壁內彌漫浸潤性生長,浸潤部胃壁增厚變硬,皺襞消失,粘膜變平,有時伴淺潰瘍,若累及全胃,則形成所謂革袋樣胃。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胃癌時主動脈旁淋巴結和結腸中動脈旁淋巴結不發生轉移。故可以保留。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即預防醫學中強調的二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四、B
1、
<1>、
【正確答案】 B
<2>、
【正確答案】 C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結核性腹膜炎為草綠色透明腹水;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時抽出液呈黃色、渾濁、含膽汁、無臭氣;飽食后穿孔時可含食物殘渣;急性重癥胰腺炎時抽出液為血性,胰淀粉酶含量高;急性闌尾炎穿孔時抽出液為稀膿性略帶臭氣;較窄性腸梗阻抽出液為血性、臭氣重;若腹穿為完全之新鮮不凝血則考慮為腹腔內實質性臟器損傷,另要排除是否刺入器官或血管。
2、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潰瘍穿孔多發生于慢性潰瘍的病理基礎之上。在情緒緊張、疲勞、飲食或藥物等因素作用下,胃潰瘍活動期病變可逐漸加深,侵蝕胃壁,由黏膜至肌層,再至漿膜終至穿孔。穿孔多位于前壁,胃潰瘍穿孔大都位于小彎前部或前上部。穿孔多為單發,偶可為多發穿孔。70%的穿孔直徑小于0.5cm,1.0cm 以上的穿孔占5%~10%。潰瘍穿孔后,胃內容物溢入腹腔,高度酸性或堿性的內容物可引起化學性腹膜炎。約6h 后,可轉變為細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多為大腸埃希桿菌。后壁潰瘍在侵蝕至漿膜層前,與鄰近器官多已愈著,形成慢性穿透性潰瘍,因而很少出現急性穿孔。
<2>、
【正確答案】 A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十二指腸前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