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X線檢查發現膝關節內側間隙張開大3cm,提示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急性期需行內側副韌帶修補術。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側方應力試驗是將小腿被動外展或內收,外展則為外展應力試驗,常用于合并交叉韌帶損傷的檢查。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屈膝位脛骨上端向后的暴力及膝過伸暴力均可致后交叉韌帶損傷。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處于內收屈曲內旋位,下肢縮短股骨頭上移,閉合復位以Allis法最常用、最簡便、最安全。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髖關節后脫位臨床表現
(1)明顯外傷史
(2)明顯的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
(3)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4)可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
(6)X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跟腱部斷裂一般不伴有神經損傷。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踝部骨折較松,反復整復,容易造成骨折斷面不整齊,為手術治療造成困難。如果手法整復不容易成功,則不要勉強,以爭取盡早手術。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兒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療原則是:遵守簡單有效地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療這一原則,恢復骨折的軸線與旋轉畸形,并不強調解剖復位。年齡越小,骨質塑建的潛力越大,恢復正常的機會將會增加。按照這一準則,兒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療多以保守治療為主。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上1/3骨折由于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外旋肌的牽拉,近折端向前、外旋方向移位;遠折端則由于內收肌的牽拉而向內、后方向移位;由于股四頭肌、闊筋膜張肌由于內收肌的作用而向近端移位。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成人橫斷骨折,特別是成年人的股骨上1/3骨折,斷端間有軟組織嵌夾或螺旋骨折,可行手術治療。切口以后外側進路為好,選擇髓內針固定,也有人主張用加壓鋼板。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McMurray征提示半月板中部的損傷。McMurray征可觸及,可通過旋轉脛骨引出可聽到的彈響。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大多數患者有明確膝扭傷史,受傷后,膝關節有劇痛,走路可伴有彈響聲,不能自動伸直,關節腫脹。膝關節間隙處的壓痛是半月板損傷的重要依據。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原因是損傷了脛骨營養動脈,影響了遠折端血運。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腓淺神經有運動支支配腓骨長短肌。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腓總神經損傷常因外傷引起,主要表現為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態;踝關節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
1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股骨頸骨折導致Bryant三角底邊短縮。
1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成年人股骨頸前傾角為12°-15°。
1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首先形成的內骨痂和外骨痂,骨內膜、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長入,成骨細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質,使骨折端附近內、外形成的骨樣組織逐漸骨化,形成新骨,及膜內成骨。由骨內、外膜緊貼骨皮質內、外形成的新骨,為別稱為內骨痂和外骨痂。
二、A2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髖關節前脫位臨床表現
(1)有強大暴力所致外傷史
(2)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
(3)腹股溝處腫脹,可以摸到股骨頭
(4)X線片可以了解脫位方向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髖關節脫位后期并發癥,特別是在24小時內沒有復位髖關節脫位發生率更高。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者傷后仍然能夠行走,骨折的可能性較小,而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最常見的損傷,表現為外踝前外下方腫脹,壓痛,局部淤血。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車禍致傷開放性脛腓骨骨折4小時后急診入院手術,傷口屬新鮮的的傷口,故重點應放在徹底清創,確保傷口一期愈口上。脛腓骨折的復位和內固定可暫緩處理。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老年人有摔倒受傷史、患髖疼痛,下肢活動受限。檢查患肢出現外旋畸形,可出現局部壓痛和縱向叩擊痛。考慮是股骨頸骨折。
X線片可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移位情況,是選擇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診斷依據:1.有外傷史。2.上述臨床癥狀和體征:疼痛、壓痛、外旋畸形等。3.X線攝片可見骨折。
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股骨粗隆間骨折常見于老年人。由于粗隆部血運豐富,骨折后極少不愈合,但甚易發生髖內翻。高齡患者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癥較多。
三、A3/A4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嚴重而典型的外傷史;后脫位時患肢呈屈曲、內收、內旋并有彈性固定;傷側股骨粗隆上移,臀部膨隆,有時能捫及股骨頭。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X線檢查可了解脫位情況,是否合并髖臼后緣骨折。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盡早在腰麻下(青壯年)或全麻(老年、小兒)下手法復位。手法有:Allis法(提拉法)、Biglow法(旋轉法)、Stimson法(懸吊法)。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人在乘車時髖部容易受傷,傷后髖部疼痛,屈曲內收畸形,彈性固定,符合髖部后脫位的臨床表現,其他外傷與此相差很遠。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X線片示最基本、首選的檢查手段。
3、
【正確答案】 E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X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4、
【正確答案】 D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慢性跟腱損傷修復過程中常伴有跟腱攣縮,局部封閉治療慢性關鍵損傷引起的疼痛非常有效。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者有明確的外傷史,有典型的半月板損傷的表現,首先考慮半月板損傷。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關節鏡是診斷半月板損傷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他方法都不如關節鏡直接。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癥狀體征描述考慮股骨頸骨折;測Bryant三角:病人仰臥,沿一側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轉子尖各劃一線,再從大轉子尖端畫一水平線,即成三角形。測其底線,與健側對比,股骨頸骨折大轉子上移時,此底線較健側為短。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股骨頭下骨折,其骨折線位于股骨頭下,股骨頭僅有小凹動脈很少量的供血,致使股骨頭嚴重缺血,故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機會很大。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Garden分型:
(1)Ⅰ型為不完全骨折。
(2)Ⅱ型為完全骨折但無移位。
(3)Ⅲ型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頭外展,股骨頸段輕度外旋及上移。
(4)Ⅳ型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頸段明顯外旋和上移。
Ⅰ型、Ⅱ型者因為骨折斷端無移位或移位程度較輕,骨折損傷程度較小,屬于穩定型骨折;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斷端移位較多,骨折損傷較大,屬于不穩定骨折。
四、B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股骨頸骨折檢查時可發現患肢出現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間。傷后少有出現髖部腫脹及瘀斑,可出現局部壓痛及軸向叩擊痛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遠側骨折段處于極度外 股骨粗隆間骨折外旋位,嚴重者可達90°外旋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髖關節后脫位:傷后出現髖痛,髖關節活動受限。患肢呈屈曲、內收、內旋及短縮畸形,有大轉子向近側移位的征象:即Bryant三角底邊縮短,大轉子平于或高過Nelaton線。臀部可觸及向后上突出移位的股骨頭。需要常規檢查有無坐骨神經損傷。X線檢查:X線正、側和斜位像可明確診斷。還應注意是否合并骨折,特別是容易漏診的股骨干骨折。CT可清楚顯示髖臼后緣及關節內骨折情況。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髖關節前脫位:傷后髖關節疼痛,活動障礙,患肢呈外展、外旋和輕度屈曲畸形,比健肢稍長。有時在髖關節前下方可觸及脫位的股骨頭。X線檢查:股骨頭脫出于髖臼的下方,與鼻孔或恥骨、坐骨重疊。
2、
【正確答案】 C
【正確答案】 B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股骨粗隆間骨折常見于老年人。由于粗隆部血運豐富,骨折后極少不愈合,但甚易發生髖內翻。高齡患者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癥較多。
股骨頸骨折最易損傷旋股內動脈,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原因。所最嚴重的后期并發癥是股骨頭缺血壞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