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貼劑
一.掌握 經皮貼劑的概念、特點、類型及其基本組成;
1. 經皮貼劑:將制劑應用于皮膚上,其中的藥物透過角質層,進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由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進入體循環、產生全身治療作用的過程稱為經皮吸收或透皮吸收。
2. 經皮貼劑的類型:復合膜型、充填封閉型、聚合物骨架型、膠黏劑分散型
3.經皮給藥系統特點:
優點:a避免肝臟首過效應 、胃腸道滅活;
b維持恒定血藥濃度或生理效應
c延長作用時間,減少用藥次數
d患者可自主用藥,使用方便
e個體間、個體內差異小
經皮給藥的限制:
a.對皮膚具有強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藥物不宜制成經皮給藥系統。
b.作用劇烈、劑量較小的藥物才是制備透皮給藥系統的理想候選藥物。
c.若控釋膜破裂或損壞,使釋藥速率劇烈增加,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d.皮膚對某些藥物具有代謝作用。
二.熟悉 藥物經皮吸收的途徑、影響因素;
1. 藥物的經皮吸收途徑
a經表皮吸收 :藥物釋放→角質層和表皮→真皮、皮下組織→毛細血管→體循環
藥物以被動擴散方式由皮膚表面向皮膚深層轉運。
含有類脂質的角質層起主要的屏障作用。
b經皮膚附屬器官吸收:藥物釋放→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屬器官→體循環。
離子型藥物及水溶性大分子的主要吸收途徑。
2.影響藥物經皮吸收的因素
a生理因素
(1)皮膚水合作用:水合程度高,藥物滲透性增加;
(2)皮膚滲透性差異:
(3)皮膚條件:種族、年齡、疾病狀態、皮膚溫度;
(4)皮膚結合與代謝:藥物與皮膚蛋白質或脂質等的結合作用可延長藥物透過時間,也可能在皮膚內形成藥物貯庫。藥物受皮膚內酶的作用,發生代謝,影響藥效。
b藥物性質
(1)藥物劑量和濃度:劑量小、作用強;需要頻繁給藥
(2)分子大小和脂溶性:分子量大于600的藥物較難透過角質層。
(3)pH和pKa:根據pKa調節pH使藥物多呈分子型。
(4)TDDS中藥物濃度:維持適當藥量。
(5)熔點與熱力學活度:熔點低的藥物透過速率較高。
c劑型因素
制劑類型、處方組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