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神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用藥
一、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
(一)作用特點
1.巴比妥類——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小劑量——鎮靜、催眠;
中劑量——麻醉;
大劑量——昏迷,甚至死亡。
脂溶性高,作用快——異戊巴比妥;
脂溶性低,作用慢——苯巴比妥。
2.苯二氮(艸卓)類
——激動苯二氮(艸卓)受體——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①地西泮——吸收最快;
氟西泮、氯硝西泮、勞拉西泮
②阿普唑侖
【地西泮】——用于:
1.焦慮\鎮靜催眠
2.抗癲癇——補充:癲癇持續狀態——首選。
3.抗驚厥,并緩解炎癥所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痙攣、肌緊張性頭痛;家族性、老年性和特發性震顫;
4.手術麻醉前給藥。
地西泮口訣:
鎮靜焦慮助睡眠,
癲癇持續是首選;
對抗驚厥效果好,
中樞肌松解痙攣。
【注意事項】
(1)不要驟然停藥——反跳現象。
(2)原則上不應作連續靜脈滴注,但在癲癇持續狀態時例外。
(3)治療癲癇時,可能增加癲癇大發作的頻度和嚴重度,需要增加其他抗癲癇藥用量。
3.其他類——特異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1)環吡咯酮類——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
——鎮靜催眠、抗焦慮、肌肉松弛和抗驚厥。
(2)含咪唑并吡啶結構——唑吡坦——僅具有鎮靜催眠作用。
【怎么選?——最重要內容】
(1)原發性失眠——首選非苯二氮(艸卓)類。
為改善起始睡眠(難以入睡)和維持睡眠質量(夜間覺醒或早間覺醒過早),可選服: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不良反應少,尤其無鎮靜和宿醉現象)。
(2)入睡困難者——首選:艾司唑侖或扎來普隆。
(3)焦慮型、夜間醒來次數較多或早醒者
——氟西泮;或三唑侖(“迷魂藥”) 。
憂郁型的早醒失眠者——在常用催眠藥無效時,可配合抗抑郁藥(阿米替林和多塞平)。
(4)由精神緊張、情緒恐懼或肌肉疼痛所致
——氯美扎酮。
(5)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平衡障礙及精神神經失調所致——谷維素,需連續服用數日至數月。
(二)典型不良反應
1.巴比妥類
常見:“宿醉”現象——嗜睡、步履蹣跚、肌無力。
依賴性——強烈要求繼續應用或增加劑量,或出現心因性依賴、戒斷綜合征。
過敏——皮疹,嚴重者剝脫性皮疹、史蒂文斯-約翰綜合征(可能致死)——立即停藥!
靜脈注射——呼吸抑制、暫停,支氣管痙攣,瞳孔縮小、心律失常、體溫降低甚至昏迷。
2.苯二氮(艸卓)類
耐藥性;
突然停藥——反跳現象、依賴性、殘余(后遺)效應。
精神運動損害——嗜睡、步履蹣跚、共濟失調。
靜脈注射——更易呼吸抑制、低血壓、心動過緩甚至心跳停止。
老年人較敏感——過度鎮靜、肌肉松弛作用;覺醒后可發生震顫、顫抖、思維遲緩、運動障礙、步履蹣跚、肌無力等“宿醉”現象,極易跌倒和受傷——必須告知患者晨起時宜小心。
3.其他類
唑吡坦:共濟失調、精神紊亂。
佐匹克隆:嗜睡、精神錯亂、酒醉感、戒斷現象。
(三)禁忌證
1.巴比妥類——嚴重呼吸功能不全、肝硬化、血卟啉病、貧血、未被控制的糖尿病。
2.苯二氮(艸卓)類——顯著的神經肌肉呼吸無力、呼吸抑制、嚴重肝損害者、妊娠期、新生兒。
3.佐匹克隆——嚴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失代償呼吸功能不全、重癥肌無力。
(四)藥物相互作用
主要強調——巴比妥類——肝藥酶誘導劑——加速自身代謝,還可加速其他藥物代謝——降低療效。
①合用乙酰氨基酚類藥——降低乙酰氨基酚類藥療效,增加肝中毒危險。
②與糖皮質激素、洋地黃類、環孢素、奎尼丁、三環類抗抑郁藥合用——降低藥效。
③與抗凝血藥合用——抗凝作用減弱。
二、用藥監護
(1)耐藥性及依賴性——應交替使用。
(2)服用后應注意避免駕車、操縱機器和高空作業。
(3)服用期間不宜飲酒——增強睡眠程度,加重頭痛、頭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