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感冒時使用抗菌藥物的注意事項
兒童感冒時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征主要有:有明確的并發感染指征,如細菌培養有病原菌;服用抗病毒藥物后仍不退熱;為防止6個月以下月齡嬰兒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經常患扁桃腺炎者;出現氣管炎(咳嗽、膿痰)或肺炎征兆者。
用藥時應注意劑量不宜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長;注意多喝開水,促進藥物吸收與排泄;3歲以下的小兒肝腎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故應注意選擇肝腎毒性小的藥物。
濫用抗菌藥有怎樣的危害?
(1)誘發細菌耐藥。病原微生物為躲避藥物,在不斷地變異,耐藥菌株也隨之產生。目前,幾乎沒有一種抗生素不存在耐藥現象。據文獻報道:耐紅霉素的金葡球菌已超過50%,耐頭孢菌素的菌株已達40%以上,耐喹諾酮的菌株在35%左右。
(2)損害人體器官。抗生素在殺菌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如喹諾酮類可致年幼動物軟骨損害,使承重骨關節出現水泡,少數病人出現關節痛和炎癥。
此外,四環素、利福平、紅霉素均可引起肝損害;氯霉素服用后難以滅活,可引起兒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嬰綜合癥”,嚴重者可致死。
(3)導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寄生,寄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維持著平衡狀態。
如果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菌群會被殺滅,而不敏感菌群則乘機繁殖,未被抑制的細菌、真菌及外來菌也可乘虛而入,誘發又一次的感染。
(4)浪費醫藥資源。抗生素的生產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種方法,其中前兩種都需糧食作培養基;同時新的抗生素價格昂貴,濫用造成資源浪費和治療費用居高不下。
應用抗菌藥物需考慮哪些問題?
應用抗菌藥物時,需要根據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種類、病人的機體狀態以及藥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譜、選擇性和對機體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慮后,選擇最佳的抗菌藥物和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而不合理地應用抗菌藥物,除了會發生不良反應影響病人健康外,還會產生抗菌藥物的獨特的耐藥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會影響用藥者的治療效果,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一旦產生了耐藥菌株,對其感染的治療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