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一、強心苷類
地高辛 (掌握)
【藥動學】 可口服或靜注給藥,不同制劑生物利用度有明顯差別。主要在肝臟代謝,經腎臟排泄。同服廣譜抗生素減少地高辛降解,增加生物利用度。
【藥理作用】
1.增強心肌收縮力(正性肌力作用)
強心甙能選擇性地、直接地加強衰竭心肌收縮力,心收縮期縮短。
衰竭心臟使用強心甙后,雖收縮力增強而增加耗氧量,但同時因心室排空充分使心室容積縮小和心率減慢,所以總耗氧量降低。
2.減慢心率(負性頻率作用):增強迷走神經活性,抑制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衰竭心臟的心率。
3.對心肌電生理特性的影響
(1)小劑量:迷走神經興奮,房室傳導減慢,降低竇房結自律性。
(2)大劑量:直接抑制抑制細胞膜Na+-K+-ATP酶,減慢房室傳導。自律性提高,引起各型心律失常。
【作用機制】
抑制心肌細胞膜上Na+-K+-ATP酶,使Na+-K+交換減弱、Na+-Ca+交換增加,促進細胞Ca2+內流以致胞漿內Ca2+增多、收縮力增強。
大劑量下,造成心肌細胞內缺鉀,從而減少靜息膜電位及最大舒張電位,導致自律性提高。
【臨床應用】
1.慢性心功能不全
對不同原因引起心力衰竭其療效不同:(1)對、高血壓、心瓣膜病等原因引起的心衰,療效較好;(2)甲亢、嚴重貧血、維生素B1缺乏所致的心衰療效較差;(3)縮窄性心包炎、重度二尖瓣狹窄引起的心衰療效很差或無效。
2.某些心律失常
(1)心房纖顫:減慢房室傳導作用,阻止過多的心房沖動傳到心室,使心室頻率減慢。
(2)心房撲動:通過迷走神經效應縮短心房不應期,使心房撲動轉變為心房纖顫,進而抑制房室傳導,減慢心室頻率。
(3)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增強迷走神經活性,終止其發作。
【中毒和防治】
1.毒性反應:安全范圍小、治療量與中毒量較接近、個體差異大。
(1)胃腸道反應:出現較早,有厭食、惡心、嘔吐、腹瀉。 應注意與本身病癥狀相區別。
(2)中樞神經系統:頭痛、失眠、視覺障礙(視力模糊),色視(多為黃視或綠視)為嚴重中毒信號。
(3)心臟毒性反應:最主要、最危險毒性反應,主要是各型心律失常。二聯律為特征反應,也可出現三聯律。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性心動過緩。
2.中毒的防治
(1)快速型心律失常用鉀鹽治療,但對傳導阻滯或心動過緩者不宜采用,因鉀離子能抑制房室傳導。
(2) 苯妥英鈉、利多卡因對強心苷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
(3)傳導阻滯或心動過緩可選用阿托品。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藥 (熟悉)
米力農、維司力農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細胞內cAMP水平,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降低心臟負荷和耗氧量。
三、β1受體激動藥:多巴酚丁胺 (熟悉)
1.激動心臟β1受體,心收縮力加強和輸出量增加
2.激動β2受體,輕度擴張小動脈,降低心臟后負荷;
3.心律加快,耗氧增加,不宜作常規治療。
四、ACE抑制劑與AT1受體拮抗劑 (熟悉)
1.阻止循環及局部組織的AngⅠ轉化為AngⅡ,對抗其收縮血管、醛固酮分泌增加不良作用。
2.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3.降低血中兒茶酚氨濃度,恢復下調的β受體至正常。
4.阻止心肌及血管壁肥厚。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