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
第 3 頁: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黃芩
性味歸經:苦、寒;肺、大腸、胃、膽
性能特點:清泄燥濕,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腸,善清肺與大腸之火,除上中焦濕熱。兼入血分,能涼血而止血,清熱而安胎。
功 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證:①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濕熱瘡疹。
②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癰腫。
③血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④胎熱胎動不安。
用量用法:3-10g。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酒炒,止血炒炭。
使用注意:苦寒易傷脾胃
黃連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
性能特點:清泄燥濕,藥力頗強,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濕熱,為治濕熱火郁之要藥。
功 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病證:①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
②熱病高熱煩躁神昏,內熱心煩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瘡。
③肝火犯胃嘔吐吞酸。
④血熱妄行吐衄,癰疽腫毒,目赤腫痛,耳道癤腫,濕熱瘡疹。
用量用法:2-10g。
使用注意:苦寒易傷脾胃
黃柏
性味歸經:苦,寒,腎膀胱、大腸經
性能特點:清泄燥濕,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火,退虛熱,除下焦濕熱。藥力不及黃連,以退虛熱為長。
功 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主治病證:①濕熱下注之帶下、淋濁、腳氣、足膝紅腫。
②濕熱黃疸,濕熱瀉痢,濕疹,濕瘡。
③熱毒瘡腫,口舌生瘡,血熱出血。 ④陰虛盜汗遺精,骨蒸潮熱。
用量用法:3-10g。清相火退虛熱宜鹽水炒用,止血宜炒炭。
使用注意:苦寒易傷脾胃
龍膽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膽、胃
性能特點:清泄燥濕,藥力較強,主歸肝膽,兼歸膀胱。既善清下焦濕熱,又善瀉肝膽實火,為治肝經濕熱、實火之要藥。
功 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主治病證:①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帶下、陰囊濕疹,濕熱黃疸。
②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耳聾脅痛等。
③高熱抽搐,小兒急驚,帶狀皰疹。
用量用法:3-6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苦寒易傷脾胃
苦參
性味歸經:苦寒
功 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
主治病證:①濕瘡,濕疹,疥癬,麻風,陰癢,帶下。
②濕熱黃疸、瀉痢、便血。③濕熱淋痛,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反藜蘆。
配伍:
黃連配木香:黃連苦寒,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木香辛苦性溫,功能理腸胃氣滯而止痛。兩藥相合,既清熱燥濕解毒,又理氣止痛,治濕熱瀉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黃連配吳茱萸:黃連苦寒,功能清熱燥濕瀉火;吳茱萸辛苦而熱,功能燥濕疏肝下氣。兩藥相合,既清熱瀉火燥濕,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濕熱中阻之嘔吐泛酸。
黃連配半夏、瓜蔞:黃連苦寒,功能清熱燥濕瀉火;半夏辛苦溫,功能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瓜蔞甘寒,功能清熱化痰、利氣寬胸。三藥合用,既瀉火化痰,有消痞散結,治痰火互結之結胸證效佳。
黃柏配蒼術:黃柏苦寒,功能清熱燥濕,作用偏于下焦;蒼術辛苦性溫,功能燥濕健脾,兼祛風濕。兩藥相合,既清熱又燥濕,且走下焦,治濕熱諸證,特別是下焦濕熱證有效
藥理作用:
黃芩: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炎、促進細胞免疫,抗過敏,降血脂,保肝利膽、利尿、鎮靜、降血壓、促進胰腺分泌、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和抗腫瘤。
黃連:解熱、抗菌、抗病毒、抗原蟲、抗炎、抗過敏,促進免疫,抗腫瘤、正性肌力、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降血壓、抑制胃腸平滑肌、抗潰瘍、利膽、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中樞。
例題:
1、 治濕熱下注,足膝腫痛,多與蒼術、牛膝同用的藥物是
A、黃芩 B、黃連 C、夏枯草 D、黃柏 E、梔子
答案:D
【2-4】
A、黃連 B、黃芩 C、黃柏 D、苦參 E、土茯苓
2、善治肺熱咳嗽的是
3、善治胃火牙痛的是
4、善治骨蒸潮熱的是
答案:B,A,C
1、 黃連配吳茱萸的功效是
A、制酸 B、燥濕 C、退黃 D、清熱瀉火 E、疏肝和胃
答案:ABDE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