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飲片切制
第一節 概述
【目的要求】
①掌握飲片切制目的;
②熟悉飲片軟化、切制、干燥、包裝要點;
③了解切制有關機械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飲片:凡是直接供中醫臨床調配處方或中成藥生產用的所有藥物統稱。
【狹義:為制備中藥湯劑而切制的片狀藥物;廣義:為調配中藥湯劑而炮制的任何形狀的藥物】
飲片切制:將凈選后的藥物進行軟化,切成一定規格的片、絲、塊、段等炮制工藝
歷史沿革
①“口父咀”:口父咀指以口咬碎;
②《五十二病方》中,就載有“細切”、“削”、“剡”等早期飲片切制用語。
③歷經漢、唐發展到南宋時期制藥事業日臻完善,元朝周密在回憶南宋的《武林舊事》一書中,曾記載杭州已有制售“熟藥圓散,生藥飲片”的作坊了
④至明代中期陶華的《傷寒六書》制藥法中,明確提出了飲片一詞,曰:“一用川大黃,須錦紋者,佳。成飲片,用酒攪勻,干燥,以備后用。”
切制目的
①便于有效成分煎出[“細而不粉”的特色]。
[原因]切制成大小、厚薄均勻的飲片,增大了藥物與溶媒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與提取效率,保證了藥效。
②利于進一步炮炙:藥材切制成飲片后,便于炮炙時控制火候,使藥物受熱均勻還有利于各種輔料的均勻接觸和吸收,從而保證炮炙的工藝質量。
③利于調配和制劑:藥物切制成飲片后,體積適中,潔凈度增高,含水量下降,即方便配方調劑
備液體劑型時,藥物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 備固體劑型時,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從而使處方中的藥物比例相對穩定
④便于鑒別:對于性狀相似的藥物,切制成一定規格的片型,便于區分;
且顯露了藥物的組織結構特征,有利于區別不同藥材,防止混淆。
⑤利于貯存:藥物切制后,含水量下降,減少了霉變、蟲蛀等因素而利于貯存。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