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茯苓
(1)黃芩以根入藥,呈圓錐形,扭曲,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心紅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狀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黃芩中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如黃芩苷、漢黃芩苷等,其中黃芩苷為其指標性成分,黃芩久貯容易變綠,主要是因為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被氧化。
(2)茯苓以菌核入藥,在產地加工時需要進行“發汗”,其飲片白茯苓為不規則形的片塊,表面白色至類白色,略粗糙或平坦。質堅硬。氣微,味淡。
常與黃芪配伍應用:以補氣利水的黃芪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為輔,茯苓能增強黃芪的補氣利水效果等。此配伍屬于七情配伍中的相使。
延胡索
(1)延胡索屬于根及根莖類藥材,按產地分類屬于浙八味之一,其性狀特點為:藥材不規則扁球形,表面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頂端有略凹陷的莖痕,底部常有疙瘩狀突起。質硬而脆,斷面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2)延胡索主要成分為生物堿,其所含延胡索乙素又稱為四氫巴馬汀,此物質同時也是其指標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同時也是活血化瘀藥的主要藥效物質基礎。
(3)延胡索常用的炮制方法為醋炙法,制備工程中要注意先炒藥后加醋。
重樓的功能以及臨床應用
【中藥名】重樓
【別名】重樓一枝箭、蚤休、白甘遂、草河車、獨腳蓮。
【產地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路旁草叢的陰濕處。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結節狀扁圓柱形,略彎曲,長5——12厘米,直徑1——4.5厘米。表面黃棕色皮脫落處呈白色;密具層狀凸起的粗環紋,一面結節明顯,結節上具橢圓形凹陷莖痕,另一面呈疣狀須根痕。頂端具鱗葉與莖殘基。質堅實,斷面平坦,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或角質。無臭,味微苦、麻。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3——9克,煎湯服。用治疔瘡癰腫、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禁忌】虛寒證、陰性瘡瘍及孕婦禁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