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 葉類藥材采收時期通常是
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開始生長時期
B.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
C.花開放至凋謝時期
D.果實成熟期
E.種子成熟期
2. 《中國藥典》規定茵陳的采收期有幾個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E.全年均可采挖
3. 根及根莖類藥材一般的采收時間是
A.春末夏初
B.秋、冬二季節
C.開花前
D.莖葉生長最茂盛時
E.果實成熟時
4. 全草類藥材的一般采收時間是
A.秋、冬二季節
B.夏季
C.秋季
D.花開放時期
E.莖葉生長茂盛時期
5. 皮類藥材的一般采收時間是
A.隨時可采
B.春末夏初,植株生長茂盛時
C.秋、冬季樹葉脫落后
D.果實成熟時
E.開花時期
6. 金銀花的適宜采收期為
A.花蕾期
B.落果期
C.霜降期
D.7月12日至30日
E.全年均可
7. 《中國藥典》中因為含有內源性有害物質馬兜鈴酸而被取消的中藥材有
A.廣防己
B.粉防己
C.細辛
D.木香
E.川防己
8. 鑒定化合物結構,確定分子量,求算分子式可采用
A.紅外光譜
B.紫外光譜
C.質譜
D.核磁共振譜
E.旋光譜
9. 對于分子中含有共軛雙鍵、α,β-不飽和羰基結構的化合物以及芳香化合物,推斷化合物類型可采用
A.紅外光譜
B.紫外光譜
C.質譜
D.核磁共振譜
E.旋光譜
10. 鑒定化合物連接的特征官能團如羥基、羰基、芳環等,可采用
A.紅外光譜
B.紫外光譜
C.質譜
D.核磁共振譜
E.旋光譜
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葉類藥的采收原則。葉類藥材采收一般都在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全草類藥的采收原則。《中國藥典》規定茵陳的采收期有2個。春季采收的為“綿茵陳”,秋季采收的為“花茵陳”。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根及根莖類藥材通常的采收時間。根及根莖類藥材一般在秋、冬季節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以及春初發芽前采收。此時為植物生長停止或休眠期,根或根莖中貯藏的營養物質最為豐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較高。
4、【答案】E。解析:本題考查全草類藥材通常的采收時間。全草類藥材多在植物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割。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皮類藥材通常的采收時間。皮類藥材一般在清明至夏至之間采收。因為此時皮內養料豐富,漿汁充足,皮部和木部容易剝離,剝離后的傷口較易愈合,有利于藥材的再生長。根皮則以秋末冬初采收為宜,并趁鮮抽去木心。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花類藥的采收原則。金銀花的適宜采收期為花蕾期。
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品種對藥材的影響。馬兜鈴酸有較強的腎毒性,易導致腎功能衰竭。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己、細辛、天仙藤、青木香、尋骨風、朱砂蓮等。在實際應用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經下文取消了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3味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藥用標準。
8、【答案】C。解析:本題考點是質譜在中藥化學成分結構測定中的應用。質譜(MS)可用于確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結構碎片信息。
9、【答案】B。解析:本題考點是紫外光譜在中藥化學成分結構測定中的應用。紫外吸收光譜(UV)的原理是分子中的電子可因光線照射從基態躍遷至激發態。含有共軛雙鍵、發色團及具有共軛體系的助色團分子在紫外及可見光區域產生的吸收即由相應的π→π躍遷以及n→π躍遷所引起,故紫外光譜對于分子中含有共軛雙鍵、α,β-不飽和羰基結構的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的結構鑒定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手段。
10、【答案】A。解析:本題考點是紅外光譜在中藥化學成分結構測定中的應用。紅外光譜(IR)是由于分子中價鍵的伸縮及彎曲振動將在光的紅外區域,即4000~400cm處引起吸收而測得的吸收圖譜。其中;4000~1500cm的區域為特征頻率區,許多特征官能團的吸收出現在這個區域,如羥基、氨基、三鍵、羰基、雙鍵、芳環等,據此可進行官能團鑒別。1500~400cm的區域為指紋區,其中許多吸收因原子或在原子團間的鍵角變化所引起,形狀比較復雜,可據此進行化合物的鑒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