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最佳選擇題 |
第 5 頁:配伍選擇題 |
第 9 頁:綜合分析題 |
第 11 頁:X型題 |
111.心脾積熱之口瘡的臨床表現有
A.食少便溏
B.檢查見黏膜表面有黃白色假膜,周邊紅腫
C.口腔黏膜潰瘍,灼痛明顯
D.舌紅,苔黃或膩
E.脈數有力
答案:BCDE
解析:口瘡的辨證論治。心脾積熱證的臨床表現是口腔黏膜潰瘍,灼痛明顯,常因過食煎炒辛辣或寐少而發,伴口渴心煩、失眠溲短黃、大便秘結;檢查見黏膜表面有黃白色假膜,周邊紅腫。舌紅,苔黃或膩,脈數有力。
112.關于蒙醫中的三根描述正確的是
A.巴達干屬五元之土和水,是機體陰或寒性的基物
B.希日屬五元之火,是機體陽或熱能的基物
C.赫依屬五元之氣,是生命活動動力的支配者
D.三者正常狀態下協調一致,保持絕對平衡
E.蒙醫用三根的動態關系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
答案:ABCE
解析:“赫依”“希日”“巴達干”為三根,是人體的本基。蒙醫用三根的動態關系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其中,“赫依”屬五元之氣,中性,是生命活動(包括語言思維)動力的支配者;“希日”屬五元之火,是機體陽或熱能的基物;“巴達干”屬五元之土和水,是機體陰或寒性的基物。它們單一偏盛、偏衰或紊亂即導致疾病,偏盛時表現功能亢進,偏衰時表現功能衰弱,偏盛達極點或有他根的干擾時變為紊亂,則表現功能錯亂。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三者協調一致,互依互約,保持動態平衡。若其中之一發生量的改變,即此根病變,進而可導致三者間平衡失調,產生各種較復雜的病理變化。
113.“四查十對”中四查是指
A.查處方
B.查藥品
C.查配伍禁忌
D.查用藥合理性
E.查臨床診斷
答案:ABCD
解析:藥師調劑處方必須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品、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
114.中藥調劑工作的工作程序是
A.審方
B.計價
C.調配
D.復核
E.發藥
答案:ABCDE
解析:中藥調劑流程一般可分為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和發藥五個部分。審方計價是調配前的準備,復核是確保用藥準確安全的關鍵,發藥是藥物到患者手中的最后一環,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過程。
115.執業藥師在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過程中,需特別提示的情形有
A.首次使用的藥品
B.多種藥物合并應用
C.使用含有毒成分的藥品
D.處方用法與說明書不一致
E.使用需特殊條件貯存的藥品
答案:ABCDE
解析:執業藥師在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過程中的特殊提示。
1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煎中藥時,先用水浸泡,溫度不宜超過60℃
B.煎中藥時,先用水浸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為宜
C.煎中藥時,先用文火,后武火
D.煎中藥時,一般藥物第一煎煎20分鐘為宜
E.煎中藥時,用火可選用自來水,煎藥用具可用鐵鍋
答案:ABD
解析:中藥湯劑的煎煮程序和注意事項。煎藥用火應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則。切忌使用鐵、鋁制等器皿,煎好的藥液也應避免與這類器皿直接接觸,以免發生化學反應,損害人體健康。
117.下列飲片易發生蟲蛀的有
A.黨參
B.菊花
C.薏苡仁
D.紅花
E.細辛
答案:ABCD
解析:淀粉、糖、脂肪、蛋白質等成分,是有利于蛀蟲生長繁殖的營養物質,故含上述成分較多的飲片最易生蟲,如白芷、北沙參、薏苡仁、柴胡、大黃、雞內金等。
118.合理用藥基本原則中“經濟”的含義,是指在用藥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必須做到
A.用藥不濫
B.經濟實用
C.利于環保
D.降低發病率
E.用法簡便
答案:ABC
解析:所謂經濟即倡導用藥要經濟實用。在用藥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除所推選藥物用法簡便外,還必須做到用藥不濫,經濟實用,并利于環保,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降低中藥材等衛生資源的消耗。
119.含鹽酸麻黃堿的中成藥有
A.安嗽糖漿
B.蘇菲咳糖漿
C.痰咳凈散
D.鎮咳寧糖漿
E.芒果止咳片
答案:ABD
解析:含鹽酸麻黃堿的中成藥包括:安嗽糖漿、蘇菲咳糖漿、舒肺糖漿、散痰寧糖漿、天一止咳糖漿、鎮咳寧糖漿、消咳寧片、復方鼻炎膏。
120.可致肝細胞損害的藥有
A.草烏
B.魚膽草
C.黃藥子
D.益母草
E.蒼耳子
答案:BCE
解析:引起肝損傷的中藥及其主要化學物質,包括:植物類,如生物堿類(千里光、菊三七)、苷類(黃藥子)、毒蛋白類(蒼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相思豆)、多肽類(毒蕈傘)、萜與內酯類(川楝子、黃藥子、艾葉)、鞣質類(五倍子、石榴皮、訶子);動物類,如蜈蚣、魚膽、蟾蜍、斑蝥、豬膽;礦物類,如含汞礦物藥(朱砂、銀朱、紅粉、輕粉、白降丹等)、含砷礦物藥(砒石、雄黃、代赭石)、含鉛礦物藥(鉛丹、密陀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