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一、最佳選擇題
1、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和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之為
A、整體觀念
B、辨證論治
C、陰陽學說
D、五行學說
E、精氣學說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醫學認識人體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聯系性和統一性的學術思想。中醫的整體觀念包括:人是一個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2、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人體以( )為中心
A、五臟
B、六腑
C、五體
D、九竅
E、四肢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功能活動
3、中醫學理論認為,“癥”“證”“病”三者含義不同,下列表述中屬于“病”的是
A、濕熱
B、肝郁
C、厭食
D、氣虛
E、瘀血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即疾病的簡稱,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發病規律和病理演變的異常病變過程,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ABDE均為證,C為病。
4、根據中醫理論,“癥”“證”“病”三者含義不同,下列表述中屬于“證”的是
A、氣虛血瘀
B、心悸氣短
C、胸脅脹滿
D、噯腐吞酸
E、胸痹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例變化的本質。A為證,BCD為癥,E為病。
5、在醫學領域中,下列不屬于陽的功能的是
A、靜止
B、推動
C、溫煦
D、興奮
E、上升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般地說,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或屬于功能方面的皆為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屬于有形的器質方面的皆屬于陰。陰和陽的相對屬性引入于醫學領域,即將對于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陽,對于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陰。
6、在中醫領域中,下列屬陰的功能是
A、推動
B、溫煦
C、興奮
D、滋潤
E、上升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把對于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陽;對于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陰。
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或屬于功能方面的皆為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屬于有形的物質方面的皆屬于陰。
7、以下陰陽的關系屬量變過程的是
A、陰陽的消長平衡
B、陰陽的互根互用
C、陰陽的對立制約
D、陰陽的相互轉化
E、以上均包括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陰陽的消長平衡,是事物運動變化的量變形式。消,即減少、消耗;長,即增多、增加。
8、“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體現了
A、陰陽的消長平衡
B、陰陽的互根互用
C、陰陽的對立制約
D、陰陽的相互轉化
E、以上均包括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陰陽互用,即陰陽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關系。陰陽在相互依存的基礎上,還體現為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過程。即所謂“陽根于陰,陰根于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9、脈的形態屬陰的是
A、澀脈
B、滑脈
C、洪脈
D、大脈
E、浮脈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以脈象部位分陰陽,則寸為陽,尺為陰;以至數分,則數者為陽,遲者為陰;以形態分,則浮大洪滑為陽,沉小細澀為陰。
10、下列疾病現象中屬于陰的是
A、面色鮮明
B、咳聲有力
C、脈象滑數
D、聲低氣微
E、脈象洪大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以呼吸分陰陽,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多屬陽;呼吸微弱,聲低氣怯,多屬陰。
11、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
A、調暢情志
B、調暢氣機
C、促進脾腎運化
D、促進生殖
E、促進津血運行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對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認識。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為剛臟、主升、主動的生理特點,中心環節是調暢全身氣機。肝主疏泄功能,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調暢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所以本題答案選B。
12、對維持呼吸深度起重要作用的臟是
A、肝
B、肺
C、腎
D、脾
E、心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腎主納氣,腎中精氣充盛,攝納功能正常,則可見呼吸深沉平穩。
13、成人牙齒松動、過早脫落的根本原因在于
A、腎陽虧乏
B、命門虛寒
C、腎精虧損
D、腎陰虛衰
E、腎氣不固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齒為骨之余”,牙齒是全身最硬的骨組織,牙齒的生長與脫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所以牙齒與骨同屬腎所主。腎精虧虛,則骨失所養而痿弱,易于骨折,牙齒松動而脫落。
14、脾的生理特點是
A、喜燥惡濕主降
B、喜燥惡濕主升
C、喜潤惡燥主降
D、喜潤惡燥主升
E、喜濕惡燥主升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生理上,脾屬陰,喜燥而惡濕,胃屬陽,喜潤而惡燥,脾氣主升,胃氣主降,一升一降,燥濕相濟,相互協調。
15、思慮過度,易導致
A、肝失疏泄
B、心氣紊亂
C、腎氣虛弱
D、脾氣郁結
E、肺失宣肅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思則氣結,影響的是脾。指的是思慮勞神過度,傷及于脾,使脾不健運,運化無力,氣血化生無源。
16、以下表述中,屬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肝病及心
B、脾病及腎
C、脾病及肺
D、肝病及腎
E、肺病及腎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五行相生順序是:木火土金水木……,對應五臟的相生順序是:肝心脾肺腎肝……。故A項肝病及心,屬于母病及子。B項脾病及腎,屬于相乘關系。C項脾病及肺,屬于母病及子。D項肝病及腎,屬于子病及母。E項肺病及腎,屬于母病及子。
17、“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從五行的相互關系看,其所指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五行相克順序是:木土水火金木……。正常情況下,是木克土。肝發生病變,影響到脾時,對應的關系是木乘土。
18、下列屬于相侮傳變規律的是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腎
E、腎病及肺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五行相克順序是:木土水火金木……。對應的五臟相克順序是:肝脾腎心肺肝……。故A項心病及脾,屬母病及子。B項脾病及肝,屬相侮傳變。C項脾病及心,屬子病及母。D項脾病及腎,屬相乘傳變。E項腎病及肺,屬子病及母。
19、心其華在
A、發
B、唇
C、毛
D、面
E、爪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其華在毛、心其華在面、脾其華在唇、腎其華在發、肝其華在爪。
20、有“水谷之!敝Q的是
A、三焦
B、小腸
C、大腸
D、膽
E、胃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為“太倉”、“水谷之!薄9时绢}答案選E
二、配伍選擇題
1、A.辨證論治
B.對癥治療
C.異病同治
D.同病異治
E.辨病論治
<1> 、同種疾病,若其表現的證不同,則治法應采用
A B C D E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同種疾病,由于表現的證不同,治法不同,稱為同病異治,故本題答案為D。
<2> 、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其治法應采用
A B C D E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現了相同的病機,治法相同,稱為異病同治,故本題的答案為C。
<3> 、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稱為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組題考查對中醫學病治異同的認識。對疾病進行調查、分析、綜合,從而對病理性質進行概括、判斷的過程稱為辨證,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稱為論治,故本題的答案為A。
2、A.陰不足則陽相對亢盛
B.陽有余以致陰液受損
C.陰消亡則陽無所依
D.陽不足則陰相對有余
E.陰邪有余以致陽氣受損
<1> 、“陰盛則陽病”的含義為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2> 、“陽盛則陰病”的含義為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組題考查陰陽的關系在病理認識上的應用。
“陰盛”指陰邪有余,“陽病”指陽氣受損而不足!瓣柺ⅰ敝戈栃捌,“陰病”指陰液受損而不足。
3、A.陰陽的對立制約
B.陰陽的互根互用
C.陰陽的消長平衡
D.陰陽的相互轉化
E.陰陽的基本學說
<1> 、“陽中求陰”治法的理論基礎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張景岳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治法,即是指在用補陽藥時,須兼用補陰藥,在用補陰藥時,須加用補陽藥,以發揮其互根互用的生化作用。
<2> 、陰陽對立雙方發生的質變過程
A B C D E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陰陽相互轉化,一般都表現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的話,則陰陽轉化便是在量變基礎上的質變。
<3> 、“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說明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機體的陰陽任何一方虛損到一定程度,?蓪е聦Ψ降牟蛔,即所謂“陽損及陰”,“陰損及陽”,以致最后出現“陰陽兩虛”。
陰陽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又稱陰陽“相成”。所以本題答案是選B的。
4、A.瀉熱
B.祛寒
C.扶陽
D.補陰
E.利水
<1> 、對陽虛者須采用的治療原則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寒,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這種治療原則也稱為“陰病治陽”。
<2> 、對陽盛者須采用的治療原則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陽盛者瀉熱,陰盛者祛寒,陽虛者扶陽,陰虛者補陰,以使陰陽偏盛偏衰的異,F象,復歸于平衡協調的正常狀態。
<3> 、對陰虛者須采用的治療原則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這種治療原則亦稱為“陽病治陰”。
<4> 、對陰盛者須采用的治療原則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陽盛者瀉熱,陰盛者祛寒,陽虛者扶陽,陰虛者補陰,以使陰陽偏盛偏衰的異常現象,復歸于平衡協調的正常狀態。
5、A.陰中求陽
B.陽中求陰
C.寒者熱之
D.扶陽益火
E.滋陰壯水
<1>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對應的治法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不宜用辛溫發散藥以散陰寒,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這種治療原則也稱為“陰病治陽”。
<2>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對應的治法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這種治療原則亦稱為“陽病治陰”。
6、A.肺
B.心
C.肝
D.脾
E.腎
<1> 、“生痰之器”是指
A B C D E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脾為生痰之器。
<2> 、“貯痰之器”是指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肺為貯痰之器。
7、A.肝
B.脾
C肺
D.心
E.
腎根據中醫藏象學說
<1> 、主統血的臟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脾主統血。
<2> 、主藏血的臟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主藏血。
8、A.心與脾的關系
B.脾與腎的關系
C.肺與腎的關系
D.肺與脾的關系
E.肺與肝的關系
<1> 、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與脾的關系
心主血,脾統血,脾又為氣血生化之源。故心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兩方面。
心脾兩虛:即氣血兩虛,脾氣虛,心血虛。
<2> 、主要表現于先天后天的相互滋養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脾與腎的關系
脾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于先天后天的相互滋養方面。
此外,在津液代謝方面:脾主運化,腎主蒸騰氣化,脾腎兩臟密切配合,方能使津液代謝正常進行。
<3> 、主要表現在氣機的調節方面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肺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于氣機的調節方面。
<4> 、主要表現在津液的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面
A B C D E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于津液的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面。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肺腎之陰液亦相互資生。
9、A.宗氣
B.元氣
C.營氣
D.衛氣
E.中氣
<1> 、行于脈外的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衛氣:又稱“衛陽”。主要由水谷精氣所化生,運行于脈外。衛氣活動力特別強,流動迅速,所以它不受脈管的約束,可運行于皮膚、分肉之間,布散于全身內外上下。
<2> 、積于胸中的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宗氣,是指積于胸中之氣,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稱作“氣海”,又稱“膻中”。
<3> 、根于腎的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元氣根于腎,通過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推動和促進著人體的生長發育,溫煦和激發著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
<4> 、行于脈內的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營氣運行于全身血脈之中,成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營氣與血液的關系極為密切,可分而不可離,故常以“營血”并稱。
三、綜合分析選擇題
1、某兩個患者同患感冒,患者甲癥見惡寒身痛、咳嗽咽干、鼻流清涕,苔薄白,脈浮緊;患者乙癥見發熱重、咽喉腫痛、咳嗽、痰稠黃、舌紅苔黃。
<1> 、題目中咳嗽咽干、鼻流清涕屬于
A、癥
B、證
C、病
D、病人自述
E、證候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癥,指疾病的外在表現,即癥狀。病,即疾病的簡稱,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發病規律和病理演變的異常病變過程,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所謂“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題目中所敘述的屬于患者的癥狀。選A。
<2> 、醫生診斷這兩個患者分別為外感風寒、外感風熱,應采取的治法屬于
A、形神一體
B、異病同治
C、整體觀念
D、同病異治
E、表里結合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及患者機體的反應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就各異。本題屬于同屬外感的“同病異治”。
2、某患者,58歲,肝區疼痛,低熱、乏力,面色晦暗、皮膚發黃,并伴有脘腹脹滿、厭油膩、食欲不振的癥狀。
<1> 、依據患者的癥狀,在五行的相互關系上屬于
A、土侮木
B、木侮土
C、木乘土
D、木疏土
E、土克木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中肝區疼痛導致脘腹脹滿,厭油膩等脾胃的癥狀,而肝屬木,脾屬土,題干中屬于肝病傳脾的表現,木過于強盛,則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即稱為“木乘土”。
<2> 、肝和脾的關系屬于
A、木為土之母
B、木為土之子
C、木克土
D、土克木
E、木生土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肝屬木,脾屬土,二者的關系是木克土。
3、張某,男,45歲,狂病日久,胸悶煩躁、多言善驚,失眠多夢,形體消瘦。
<1> 、被稱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的臟器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各有不同的生理機能,但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2> 、心主神明是指
A、心主宰人的生理活動
B、心主宰人的心理活動
C、心主宰人的病理預后
D、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E、心主宰人的情緒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主神明主要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4、某患者因工作緊張,近來連續熬夜后,出現失眠多夢,健忘恍惚,口苦口干,舌生潰瘍等表現。按照藏象理論,回答以下問題。
<1> 、該患者病變所影響的臟腑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失眠多夢”定位在心,說明心發生病變。
<2> 、該病應屬哪項臟腑功能失常所致
A、肝主疏泄
B、肺主治節
C、心主血脈
D、心主神志
E、脾主升清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失眠多夢,健忘恍惚”,說明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
<3> 、與該臟腑相關的開竅是
A、脾開竅于口
B、心開竅于口
C、胃開竅于口
D、脾開竅于舌
E、心開竅于舌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外候,又稱“舌為心之苗”。
<4> 、患者若伴隨腰膝酸軟、遺精等,說明臟腑間哪種關系失調
A、心脾相交
B、心肝互藏
C、心腎相交
D、肝腎同源
E、心肝同源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腰膝酸軟、遺精”定位在腎。正常情況下,心火必須下降于腎,助腎陽以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助心陰以濡心陽,使心火不亢,如此維持心腎陰陽水火協調平衡,稱“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5、某女性患者表現為頭昏眼花、視力減退、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等癥狀。按照藏象理論,回答以下問題。
<1> 、該病所屬臟為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頭昏眼花、視力減退、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等癥狀,均為血虛的典型癥狀,肝具有貯藏血液的功能,故患者表現的癥狀,說明病變在肝。
<2> 、該病應屬哪項臟腑功能失常所致
A、肝主藏血
B、肺朝百脈
C、心主血脈
D、腎主藏精
E、脾主運化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據患者癥狀,說明肝主藏血的功能異常。
<3> 、該臟在志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在志為怒。
<4> 、患者若隨后出現心悸、失眠、多夢等,其病屬
A、心脾兩虛
B、肝脾不調
C、心腎不交
D、肝腎虧虛
E、心肝血虛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悸、失眠、多夢”說明病位在心,在肝血虛的基礎上,影響到了心,故應辨證為心肝血虛。
四、多項選擇題
1、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有
A、陰陽學說
B、整體觀念
C、八綱辨證
D、辨證論治
E、五行學說
【正確答案】 B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對中醫學基本特點的掌握。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
2、下列能體現中醫學的整體思想觀點的是
A、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系而構成有機整體
B、中醫學是以“有諸內必形諸外”為理論依據進行察病的
C、中醫學診治用藥強調結合機體內外因素進行全面考慮
D、中醫養生原則之一是強調順應自然
E、中醫學對局部病變的治療,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正確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對中醫學整體觀念的理解。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體現和貫穿于中醫學對人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診法辨證、養生防治各方面的理性認識之中。
3、脈象中為陰性的有
A、浮大洪滑
B、沉小
C、脈數
D、脈遲
E、細澀
【正確答案】 BDE
【答案解析】 以脈象部位分陰陽,則寸為陽,尺為陰;以至數分,則數者為陽,遲者為陰;以形態分,則浮大洪滑為陽,沉小細澀為陰。
4、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是
A、補其不足
B、實者瀉之
C、虛則補之
D、損者益之
E、損其有余
【正確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陰陽的關系在治療上的應用。
補其不足、損者益之、虛則補之都屬不足之虛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故可用于陰陽偏衰所致病證的治療。
5、“土爰稼穡”是指土具有
A、生化作用
B、收斂作用
C、滋潤作用
D、受納作用
E、承載作用
【正確答案】 ADE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對五行屬性特點的掌握。
“土爰稼穡”,引申為凡是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其屬性均可歸納為“土”。
6、人體屬于五行中土的有
A、脾
B、悲
C、胃
D、肉
E、呻
【正確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表
7、用金來歸結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的
A、五臟中的肺
B、六腑中的小腸
C、五官中的鼻
D、五體中的筋
E、五志中的悲
【正確答案】 ACE
8、根據五行相克規律確定的治法有
A、益火培土
B、瀉南補北
C、佐金平木
D、抑木扶土
E、補脾益肺
【正確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根據相克關系來確定治則治法
治則:“抑強扶弱”,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多用于因為相克關系紊亂而導致的乘侮病證。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
9、根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有
A、益火補土
B、補肺滋腎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E、補脾益肺
【正確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根據相生規律確定治則治法
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即子盜母氣)等病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基本治則,即是補母或瀉子。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補土等。D項為相克規律
10、肺臟的生理功能有
A、主氣,司呼吸
B、主宣發和肅降
C、通調水道,促進水液輸布和排泄
D、主神志,主觀精神活動
E、肺主升清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肺的生理功能,包括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而主治節。D項為心的生理功能,E項脾主升清。故本題答案選ABC。
11、癥見寒象的患者,其病機可能是
A、陽虛
B、陰虛
C、陽盛
D、陰盛
E、陰陽兩虛
【正確答案】 ADE
【答案解析】 陽虛則寒,病機屬虛寒證。陰盛則寒,病機屬實寒證,兩者表現的癥狀均有寒象。陰陽兩虛或者以陰虛為主陽虛為輔,或以陽虛為主,陰虛為輔,可以表現出陽虛的虛寒之象。B陰虛則熱,C陽盛則熱,表現的癥狀均為熱象。
12、未病先防中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的原則和方法是
A、控制疾病傳變
B、注意生活起居
C、重視精神調養
D、加強身體鍛煉
E、人工免疫
【正確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未病先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則和方法。
(1)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①重視精神調養。
②加強身體鍛煉。
、圩⒁馍钇鹁印
、苋斯っ庖。
(2)消滅病邪,防止邪氣侵害
、偎幬餁绮⌒啊
、谥v究衛生。
、郾苊獠⌒扒趾。
、芊婪陡鞣N外傷。
13、未病先防原則和方法
A、重視精神調養
B、加強鍛煉
C、人工免疫
D、注意生活起居
E、避免病邪侵害
【正確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未病先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則和方法。
(1)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僦匾暰裾{養。
、诩訌娚眢w鍛煉。
③注意生活起居。
、苋斯っ庖摺
(2)消滅病邪,防止邪氣侵害
、偎幬餁绮⌒。
②講究衛生。
③避免病邪侵害。
、芊婪陡鞣N外傷。
14、康復的原則包括
A、形神共養
B、調養氣血
C、調整陰陽
D、調理臟腑
E、疏通經絡
【正確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康復,在中醫學中多指病后身心的恢復?祻歪t學,指減輕或消除傷病者、殘疾者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功能缺陷,使其盡可能地恢復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一門科學。
康復的原則
(1)形神共養
①養形重在養精血保胃氣。
②養神重在調神護神。
(2)調養氣血陰陽
、僬{養氣血。
、谡{整陰陽。
、壅{理臟腑。
、苁柰ń浗j。
、未病先防中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是有
A、控制疾病傳變
B、注意生活起居
C、重視精神調養
D、加強身體鍛煉
E、人工免疫
【正確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培養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有:
①重視精神調養。
、诩訌娚眢w鍛煉。
、圩⒁馍钇鹁印
、苋斯っ庖。
相關推薦:
2020執業藥師報名時間 ※ 報考指南 ※ 微信報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