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對影響
Ⅰ★大氣污染對健康的直接危害WD:
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心血管疾病(與顆粒物污染有關)、肺癌(砷、BaP)
1.急性危害:環境污染物在短時間大量進入環境,使得暴露人群在較短時間出現不良反應。可分為煙霧事件和生產事故。
·★煙霧事件:分煤煙型煙霧事件和光化學煙霧事件(WD區別,XZ或TK)
①煤煙型(coal smog):倫敦煙霧事件、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多諾拉煙霧事件
產生主要大氣污染物為:煙塵、SO2以及硫酸霧。
②★光化學型(photochemical smog):由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和揮發性有
機物(VOCs)在日光紫外線的照射下,經過一系列的光化學反應生成刺激性很強的淺藍
·生產事故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異氰酸甲酯泄露;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
2.☆慢性危害:環境中有害因素以低濃度、長時間反復作用于機體所產生的危害.
①影響呼吸系統功能(COPD)②心血管疾病 ③↓免疫功能 ④引起變態反應(變應性鼻炎)
Ⅱ大氣污染對健康的間接危害
1.☆溫室效應:大氣中的某些氣體能吸收地表發射的熱輻射,使大氣增溫,從而對地球起到保溫作用。這些氣體稱溫室氣體如:CO2、CH4、N2O和CFCs等。危害:生物媒介傳染病增加;暑熱相關疾病增加;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增加;洪水、干旱、森林火災等增加。
2.臭氧層破壞:消耗臭氧層的主要有N2O、CCL4、CH4以及CFCs,要限制以上氣體的排放。
危害:皮膚癌、白內障機會增多;免疫抑制;皮膚老化。
氯氟烴:制冷劑破壞臭氧分子,形成臭氧空洞;噴霧劑(殺蟲劑、發膠);發泡劑(塑料)
3.☆酸雨:降水的PH值小于5.6就是酸雨,我國屬于硫酸型酸雨,酸雨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燒向大氣排放SO2和NOX氣體,這些氣體可被熱形成的氧化劑或光化學產生的自由基氧化轉變為硫酸和硝酸。
危害:
①環境:土壤、水體和植物危害,腐蝕建筑物、金屬材料;
②人類健康影響 a.酸雨沉降前期:急慢性呼吸道損害;
b.酸雨沉降后期 :水土酸化→有毒金屬溶出增加
4.★大氣棕色云團(ABC):是指區域范圍的大氣污染物,包括顆粒物、煤煙、硫酸鹽、硝酸鹽、飛灰等。ABC的棕色就是黑炭、飛灰、土壤粒子以及二氧化氮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散射所致。
①氣溶膠對光的衰減作用常用氣溶膠光學厚度(AOD)來表示。
②★ABC熱點區是指年平均人為AOD超過0.3,且吸收性氣溶膠對氣溶膠光學厚度的貢獻超過10%的地區。
③★危害:ABC的多種組分對人群健康可直接產生不良影響。
ABC中的顆粒物可吸收太陽的直射或散射光,影響紫外線的生物學活性。
大氣污染還能降低大氣能見度,使交通事故增加。
ABC的組分影響人體健康、世界水資源、農業生產和生態系統,威脅人類生存環境。
Ⅲ我國的大氣質量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1.功能分區: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
二類區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
2.分級:一級標準(風景區);二級標準(居民區);三級標準(工業、交通區)
3.標準分級:
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任何危害影響的空氣質量要求。上述第一類區執行一級標準。
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村的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傷害的空氣質量要求。上述第二類區執行二級標準。
1h平均濃度:是指任何1h污染物濃度的算術平均值。其限值:是指任何1h內平均濃度的最高容許值。適用于:能使人或動植物在短期內出現刺激、過敏或中毒等急性危害的物質。確保接觸者在短期內吸入該物質而不致于產生上述任何一種急性危害的上限值。
24h平均濃度:是指一個自然日24h平均濃度的算術平均值,也稱為日平均濃度。其限值是指任何一個自然日24h平均濃度的最高容許值。
年平均濃度:是指一個日歷年內各日平均濃度的算術平均值,其限值是指任何一個日歷年內各日平均濃度的算術均值的最高容許值。
4.★大氣污染物濃度表示法:重量濃度(mg/m3);體積濃度ppm(ml/ m3)mg/m3=ppm×M/22.4
5.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指煙囪口排放的廢氣中污染物質的容許排放濃度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