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
1.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是在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攝入量(RDA)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組平均每日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值。初期包括四項內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后增加了與非傳染性慢性病相關的三個指標。
(1)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50%個體需要量的攝入水平。
(2)推薦攝入量(RNI):是指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97%~98%)需要量的某種營養素攝入水平。RNI是以平均需要量(EAR)為基礎制定。主要用途是作為個體每日攝入該營養素的推薦值,是健康個體膳食攝入營養素的目標,但不作為群體膳食計劃的依據。
(3)適宜攝入量(AI):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主要用作個體營養素攝入目標,同時限制過多攝入的標準。健康個體攝入量達到適宜攝入量(AI)時,出現營養缺乏的危險性很小,如長期攝入超過適宜攝入量(AI),則有可能產生毒副作用。
(4)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平均每日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限量。目的是為了限制膳食和來自強化食物及膳食補充劑的某一營養素的總攝入量,以防止該營養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5)宏量營養素的可接受范圍(AMDR):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攝入量范圍,該范圍可以提供這些必需營養素的需要,并且有利于降低非傳染性慢性病(NCD)的發生危險,常用占能量攝入量的百分比表示。其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具有上限和下限。
(6)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PI-NCD,簡稱建議攝入量,PI):以NCD的一級預防為目標提出的必需營養素的每日攝入量。
(7)特定建議值(SPL):指膳食中這些成分的攝入量達到這個建議水平時,有利于維護人體健康。
2.RNI相當于傳統意義上的RDA。若已知某種營養素的EAR的標準差,RNI=EAR+2SD;不能計算標準差時,一般設定EAR的變異系數為10%,RNI定為EAR加20%,即RNI=EAR×1.2。
【備考攻略】掌握每種指標的含義及用途。
【特別注意】UL并不是一個建議的攝入水平。“可耐受”指這一劑量在生物學上大體是可以耐受的,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健康個體攝入量超過RNI(推薦攝入量)或AI(適宜攝入量)是沒有明顯益處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