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對照研究-研究設計
1.病例對照研究:是將研究對象根據是否患病,分為病例組和對照組,通過詢問、實驗室檢查或復查病史,搜集研究對象既往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的暴露史,測量并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經統計學檢驗,發現因素與疾病之間存在著統計學上的關聯。
(1)特點:回顧性研究,由果及因,觀察法,不能驗證病因。
(2).用途:檢驗病因假設;疾病預后因素研究;治療效果研究。
2.病例對照研究中優選新發病例,醫院來源病例缺點為易發生選擇偏倚。
3.對照的選擇:對照理想來源應是產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個無偏樣本。實際來源于:①同一個或多個醫療機構中診斷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鄰居或同一居委會、住宅區內未患研究疾病的個體;③社會團體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個體;④社區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個體;⑤病例的同胞、親戚、同學或同事等。
與隊列研究對比記憶,效果更好。
匹配(配比):即要求對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與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對兩組進行比較時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擾。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雜因素的作用。同時也增加了選擇對照的難度,且容易匹配過頭。
病例對照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1.比值比(OR):病例對照研究中表示疾病與暴露之間關聯強度的指標為比值比。
OR含義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險性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OR>1說明疾病的危險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與疾病之間為“正”關聯;OR<1說明疾病的危險度因暴露而減少,暴露與疾病之間為“負”關聯。
2.不匹配資料的OR值計算公式為:OR=ad/bc;匹配資料的OR值計算公式為:OR=c/b
暴露人群的歸因分值(AF):指暴露人群內某種疾病的發生中,由該暴露引起的發病占全部發病的比例。
3.研究功效:也叫把握度,指當無效假設不成立時,該假設被拒絕的概率。一般認為,一項研究的功效應在80%以上。
OR值是非常重要的考點,注意匹配資料與不匹配資料病例對照研究的OR值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
病例對照中用的是比值比OR,隊列研究中用的是相對危險度RR。二者含義一樣,但是計算方法不一樣。在做題時一定要先判斷是何種研究資料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指標進行計算。
病例對照研究-優點與局限性
1.優點
(1)特別適用于罕見病的研究。
(2)省力、省錢、省時間,較易于組織實施。
(3)不僅應用于病因的探討,而且廣泛應用于其他目的。
(4)可檢驗有明確假設的危險因素,又可廣泛探索尚不明確的眾多可疑因素。
2.局限性
(1)不適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為需要很大的樣本量。
(2)選擇研究對象時,難以避免選擇偏倚。
(3)暴露與疾病的時間先后,有時難以判斷。
(4)獲取既往信息時,難以避免回憶偏倚。
(5)無法直接計算RR和AR等指標。
與隊列研究的優點與局限性對比記憶,更加容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