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策略
1.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是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致病因素(或危險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預防疾病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
2.第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止或減緩疾病發展而采取的措施。
3.第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或疾病管理:主要是對癥治療和康復治療措施。早期,通過適當的治療緩解癥狀,預防疾病進一步惡化,預防急性事件的發生和復發,預防合并癥和殘疾的發生。晚期,對已經發生的殘疾進行康復治療,最大限度的恢復個體的機體功能和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注意】掌握三級預防,在慢性病的預防中,第二級預防至關重要。
【特別注意】第二級預防和第三級預防存在一定的重疊,要注意區分。
公共衛生監測方法、步驟及評價
1.監測系統就是為了達到特定目標而對某種疾病或某個公共衛生問題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監測體系。公共衛生監測的步驟:包括資料收集、資料管理與分析、信息交流與反饋和信息利用4個基本過程。
2.對公共衛生監測系統的質量評價,包括完整性、敏感性、特異性、及時性、代表性、簡單性、靈活性等多個方面。
3.對其效益的評價,包括衛生經濟學的成本-效益、成本-效用與成本-效果分析外,陽性預測值、可接受性等指標。
【注意】信息反饋是把公共衛生監測和公共衛生干預連接起來的橋梁,監測系統必須建立反饋信息的渠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