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流行病學】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發病率指觀察時期內觀察人群中新病例發生的頻率
B.罹患率指觀察時期觀察人群中新舊病例所占的比例
C.患病率指觀察時期內觀察人群中新病例發生的頻率
D.患病率指觀察時期內觀察人群中舊病例發生的頻率
E.發病率指觀察時期內觀察人群中新舊病例所占的比例
【答案】A
【答案解析】
備選答案中僅A項正確。發病率指觀察時期內觀察人群中新病例發生的頻率。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A
12、【流行病學】下列哪種偏倚不屬于選擇偏倚
A.入院率偏倚
B.現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C.檢出征候偏倚
D.測量偏倚
E.無應答偏倚
【答案】D
【答案解析】
測量偏倚不屬于選擇偏倚,而應歸于信息偏倚。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13、【流行病學】關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敘述,正確的是
A.前者用于醫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區人群
B.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對人群的危害程度
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
D.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對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
E.兩者計算的分子、分母都不同
【答案】D
【答案解析】
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應用沒有人群限制。死亡率反映疾病對人群的危害程度,病死率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兩者計算的分子是相同的。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14、【流行病學】病例對照研究中關于選擇病例的方法,敘述正確的是
A.應符合公認、統一、明確的診斷標準
B.為保證病例診斷一致,應從同一醫院選擇全部對象
C.最好是現患病例
D.應盡量選擇具有某種可疑危險因素的病例
E.最好選擇較典型的重病例
【答案】A
【答案解析】
從同一醫院選擇所有病例會造成病例組的代表性低下。現患病例易于摻入疾病遷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內(奈曼偏倚),提供信息也不如新發病例準確可靠。人為選擇具有某種可疑因素的病例或較典型的重病例都會造成嚴重的選擇偏倚,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A
15、【衛生毒理學】慢性毒性試驗的觀察指標有以下幾方面,除外
A.動物體重、食物利用率
B.臟器系數
C.生化學檢查
D.性成熟及交配情況
E.病理學檢查
【答案】D
【答案解析】
慢性毒性試驗的觀察指標一般包括體重、食物攝取、臨床癥狀、行為、血象和血液化學、尿的性狀和生化成分以及病理組織學變化等。性成熟及交配情況一般不作為常規的觀察指標,除非有特殊的目的(如生殖毒性試驗)或懷疑影響性功能,需要驗證時可設計試驗進行觀察。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16、【衛生毒理學】關于毒物在體內代謝轉化的各項敘述錯誤的是
A.肝是體內的主要代謝轉化器官
B.細胞色素P450依賴性單加氧酶是主要的氧化酶系
C.此酶系主要存在于微粒體中
D.此酶系催化作用的專一性高
E.此酶系可被一些化學物質誘導
【答案】D
【答案解析】
參與生物轉化的酶系統一般并不具有較高的底物專一性,幾種不同化合物可作為同一酶系的底物,即幾種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轉化過程受同一酶系的催化。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17、【流行病學】流行病學實驗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人群的最大不同是
A.年齡不同
B.性別不同
C.目標人群不同
D.干預措施不同
E.觀察指標不同
【答案】D
【答案解析】
流行病學實驗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除了干預措施不同以外,其余各項特征基本相似,即兩組具有可比性。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18、【流行病學】在某疾病篩檢試驗中若采用并聯試驗方法,可以
A.提高特異度,降低靈敏度
B.提高靈敏度,降低特異度
C.提高靈敏度和特異度
D.降低靈敏度和特異度
E.靈敏度和特異度不受影響
【答案】B
【答案解析】
并聯試驗以降低特異度為代價提高靈敏度。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B
19、【衛生毒理學】毒物或其活性代謝產物經哪個途徑排出后,仍具有特殊的毒理學意義
A.呼吸道
B.胃腸道
C.腎
D.乳腺
E.汗腺
【答案】D
【答案解析】
經乳汁排泄的外源性化合物可通過哺乳再進入嬰兒體內,引起損害作用。有些化合物在母體長期反復接觸后,還容易在乳汁中濃集。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D
20、【衛生毒理學】外源性化合物在機體內較次要的結合反應是
A.硫酸結合
B.氨基酸結合
C.葡萄糖醛酸結合
D.谷胱甘肽結合
E.乙酰基結合
【答案】B
【答案解析】
UDPGA是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的底物,PAPS為硫酸結合反應的底物,S-腺苷蛋氨酸為甲基結合反應的底物,CHCOSCoA為乙酰結合反應的底物。氨基酸則不是常見的結合反應的內源性底物。
所以本題答案選擇B
編輯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