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的基本衛生要求
為了保證住宅室內具有良好的居住和家庭生活條件,為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和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為某些人群的工作提供良好條件,保護和提高機體各系統的正常功能,防止疾病傳播。在住宅建筑上應采取各種措施滿足下列各項基本衛生要求:
1.小氣候適宜 室內有適宜的小氣候,冬暖夏涼,干燥,防止潮濕,必要時應有通風、采暖、防寒、隔熱等設備。
2.采光照明良好 白天充分利用陽光采光,晚間照明適當。
3.空氣清潔衛生 應避免室內外各種污染源對室內空氣的污染,冬季室內也應有適當的換氣。
4.環境安靜整潔 應保證休息、睡眠、學習和工作。
5.衛生設施齊全 應有上、下水道和其他衛生設施,以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住宅的衛生條件與人類健康
住宅內的環境因素包括小氣候、日照、采光、噪聲、綠化和空氣清潔狀況等。住宅內各種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一般呈現長期的、慢性的作用。住宅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有密切關系,但住宅內環境可以經過人工處理,包括通過用地和建材的選擇、設計、建造工藝以及有關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等措施建造人們需要的局部小環境。
1.良好的住宅環境 有利于人體健康 安靜整潔、明亮寬敞、小氣候適宜、空氣清潔的住宅環境,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從而使機體精神煥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防止疾病的傳播,降低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達到增強體質、延長壽命的作用。
2.不良住宅環境 不利于人體健康 擁擠、寒冷、炎熱、潮濕、陰暗、空氣污濁、噪聲、含有病原體或有毒有害物質的住宅環境,對機體是一種惡性刺激,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失調,降低機體各系統的功能和抵抗力,使居民情緒惡化、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下降、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3.住宅衛生狀況 可影響數代人和眾多家庭成員的健康 住宅一旦建成可使用幾十年乃至百年以上。因此,其衛生狀況通常可影響到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健康。加之,人口的流動以及住房條件的改善,使同一住宅居住的家庭(或人員)不斷變更,因此住宅的衛生狀況可對新遷入居住的家庭成員的健康產生影響。如果原住宅中存在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則可引起新遷入居住的家庭成員感染疾病。
4.住宅環境對健康影響的特點 住宅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一般情況下,住宅內單一污染物的室內濃度并不太高,不易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對健康影響,因而其影響往往表現為慢性、潛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響。加之,住宅內往往同時存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因素(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它們常常是聯合作用于人體,因而它們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居民健康間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