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震顫
震顫是指心臟搏動時,用手觸診而感覺到的一種細小振動,此振動與貓在安靜時產生的呼吸震顫相似,故又被稱為“貓喘”,是器質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體征之一。
震顫的發生是由于血流經口徑較狹窄的部位,或循異常的方向流動而產生漩渦,使心壁或血管壁振動,傳至胸壁而被觸及。一般情況下,震顫的強弱與血流的速度、病變狹窄的程度及兩側的壓力階差密切相關。但是,如果狹窄口過小,通過血流過少時可無震顫。此外,震顫的強弱也與胸壁的厚薄有關,胸壁越薄(如兒童、消瘦者)則震顫越易觸及。
震顫與聽診時發現的雜音有類同的機制,但觸覺對頻率較低的振動比較敏感,音調較高或較弱的雜音常不伴有震顫。震顫常見于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臟瓣膜狹窄時,而瓣膜關閉不全時震顫很少見。僅在房室瓣重度關閉不全時可捫及收縮期震顫。如發現震顫,應注意其部位及出現時間?梢岳眯募獠珓踊蝾i動脈搏動來確定震顫發生的時間,緊隨心尖搏動出現或與頸動脈搏動幾乎同時出現的為收縮期震顫。如仍難于判斷時,可同時聽診,根據震顫與心音的關系加以確定。然后按震顫部位和時間的不同,對其臨床意義作出判斷。
心包摩擦感
心包膜發生炎性變化時,滲出的纖維蛋白使其表面變得粗糙。當心臟搏動時,心包臟層和壁層間的摩擦引起振動,以至在胸壁觸診時可感覺到。其感覺與胸膜摩擦感相似,但觸診部位不同。胸膜摩擦感在胸廓兩側呼吸動度最大的部位最清楚;與胸膜摩擦感不同,心包摩擦感不會因暫停呼吸(屏氣)而消失。心包摩擦感與呼吸運動無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常在胸骨左緣第四肋間處較易觸及,這是因為該處心臟表面無肺臟覆蓋;收縮期心臟更接近胸壁,所以較易觸及。同理,坐位前傾及呼氣末心包摩擦感更明顯。當心包滲出液增多,使臟層和壁層分離,則心包摩擦感消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