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疫區劃分;針對傳播途徑的防控措施
流行性出血熱疫區劃分:
應依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疫情趨勢和風險評估科學劃定疫點、疫區的范圍,并盡可能減少對當地居民的工作、生活影響。疫點、疫區劃定和處置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及時控制疫情的發展。
疫區:是指持續出現多個流行性出血熱病例的地區。根據疫情流行特征和傳播趨勢、當前所有疫點的地理分布、水系分布、交通情況、自然村落、其他傳播危險因素等要素綜合評估來劃定疫區。疫區內包含多個疫點。一般在農村以一個村或幾個村、一個鄉或毗鄰鄉,在城市以一個或幾個居委會或一個街道為范圍劃為疫區。劃分疫區是為了明確采取公共衛生控制措施的范圍、防止病原體自疫點向外污染和疫情向外播散。
針對傳播途徑的防控措施:
在暴發疫情核實后,立即對疫點進行滅鼠防鼠,搞好環境衛生和室內衛生,清除垃圾,消滅鼠的棲息場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嚴防鼠類污染食物;做好個人防護和免疫預防的綜合防治制措施。
(1)滅鼠防鼠:按照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出血熱防治工作的有關要求進行滅鼠。家鼠型疫區在居民區及其附近(半徑150m)滅鼠,姬鼠型疫區及混合型疫區,在居民區及其周圍半徑300~500m內滅鼠。滅鼠3周后的鼠密度室內應達到1%以下、室外3%以下。
常用滅鼠方法有器械法、藥物法和生物法。
(2)滅螨:對疫區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床鋪、地面、室外草叢、柴草堆等處采用藥物滅螨。 常用的殺螨藥物有的殺螟松乳劑、三氯殺蛾醇(開樂散)、雙甲脒(螨克)等。
(3)環境治理: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和改善環境衛生,清除鼠類棲息活動的隱蔽場所。
(4)食品衛生管理:在滅鼠的同時,要做好食品衛生管理,防止鼠類排泄物的污染食品和餐具,剩余飯菜須加熱或蒸煮后食用。糧食室內保存時,應放人無縫的桶內并加蓋,防止鼠侵入污染。
(5)消毒
1)發熱期患者的血液和尿、患者的便器、餐飲具、生活用具,室內空氣和污染食物等的消毒,可按照原衛生部頒布《消毒技術規范》進行。
2)疫點室內、庭院,有鼠隱蔽、棲息場所的地面和雜物堆,用含有效氯10 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0.5%過氧乙酸,按100~200mg/m2噴灑消毒。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