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固劑的選擇
1)粘固劑的作用:粘固劑起到填補并封閉修復體與牙體表面的縫隙、增加修復體對牙體表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增加了兩者間的結合強度。
2)各種粘固劑的優缺點①磷酸鋅粘固劑: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粘固力強。粘固時pH為3.5,由于這一酸性狀態,對牙髓有刺激作用,活髓牙不宜使用。②聚羧酸粘固劑:對牙髓刺激作用小,粘結力較高。③玻璃離子粘固劑:粘固強度與聚羧酸鋅相當,粘固過程中有抑菌作用,在唾液中溶解度低,可以釋放氟。④樹脂類粘固劑:其粘結力強,不溶于水,封閉性好,但應注意冠邊緣殘余粘接劑刺激齦組織的問題。
3)粘固劑厚度:其最大被膜厚度一般不得超過30μm。粘固劑被膜厚度增加不僅降低粘固強度,而且會使修復體粘固后咬合抬高。
(2)修復體粘固前處理
1)修復體的一般處理:修復體在試合滿意后,應仔細清洗,去除油污、殘留的拋光劑及切割碎屑。用75%乙醇消毒、吹干。有條件者可用超聲清潔器處理5分鐘,以清潔修復體粘結面。
2)增加修復體粘結力的特殊處理
①粘固面噴砂處理前以膠布保護冠邊緣,用80目石英砂在0.2~0.4MPa壓力下噴砂,使粘結面粗糙,并去除金屬表面沾污物。
②金屬表面激活劑、偶聯劑的使用,可改善粘固劑對金屬的粘結力。
3)若修復體與牙體十分密合,可在粘固前將粘固面預備出一縱向小溝,以利于多余的粘固劑排溢,防止加高咬合。若修復體過薄,也可在牙體軸壁上磨出一條縱行粘固劑溢出溝。
(3)粘固方法
1)粘固步驟①以棉球或橡皮障隔濕,用75%乙醇消毒,以熱空氣干燥牙面。②調和粘固劑,分別放在修復體粘固面和牙體預備的溝、洞、釘洞或根管內,并在牙體頸緣涂布少許,修復體按就位道方向就位,前牙用手指加壓或用木棒輕輕敲擊加壓,后牙則在(牙合)面墊一棉卷,讓患者緊咬。③去除棉卷,仔細檢查冠邊緣,確定冠完全就位后,對冠再持續加壓3~5分鐘。④若用樹脂類粘接劑,在冠就位、溢出的粘接劑初步固化后,用探針、潔治器或牙線將多余粘接劑立即刮除,并仔細清理齦溝與鄰間隙。
2)粘固后處理
①待粘固劑結固后,以鐮形刮匙的探針刮除修復體周圍多余的粘固料,必要時用小橡皮錐在口內磨光修復體邊緣。
②粘固完成后,應再一次檢查咬合,必要時做相應處理。
③對患者作修復體的使用指導和衛生指導。
④如果暫時粘固,應規定復診日期。
⑤如果在試冠或粘固過程中刺激牙齦組織,齦溝內應涂布少許2%碘甘油以預防齦緣炎。
牙本質的區分
①管周牙本質:在鏡下觀察牙本質的橫剖磨片時,可清楚見到圍繞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周圍的間質與其余部分不同,呈環形的透明帶,構成牙本質小管的壁,稱為管周牙本質。管周牙本質鈣化程度高,含膠原纖維少。
②小管間牙本質:位于管周牙本質之間。其中膠原纖維較多,礦化較管周牙本質低。
③前期牙本質:牙本質的形成是持續性的,在成牙本質細胞和礦化牙本質之間是一層未鈣化的牙本質,稱為前期牙本質。
④小球間牙本質:牙本質的鈣化是由許多鈣質小球融合而成的。在牙本質鈣化不良時,鈣質小球之間遺留一些未鈣化的間質,其中仍有牙本質小管通過,此未鈣化的區域稱為小球間牙本質。小球間牙本質主要見于牙冠部近釉牙本質界處,沿著牙的生長線分布,大小不規則,其邊緣多呈凹形,很像許多相接球體之間的空隙。
頜面部肌肉的功能
頜面部肌肉可分為咀嚼肌及表情肌兩類。咀嚼肌又分為升頜肌群和降頜肌群兩組。它們相互效替收縮和舒張,即形成張口和閉口活動,以完成咀嚼等功能。
肌肉 | 起端 | 止端 | 功能 | 神經支配 | |
升頜肌群 | 咬肌 | 上頜骨顴突及顴弓下緣 | 下頜升支下頜角外側面 | 提下頜向上 | 三叉神經肌支 |
顳肌 | 顳骨骨面 | 下頜骨喙突 | 提上頜向上,后部肌纖維可拉下頜骨向后 | 三叉神經顳肌支 | |
翼內肌 | 翼外板內側面 | 下頜升支及下頜角內側面 | 提下頜向上,并有前伸及側頜功能 | 三叉神經翼內肌支 | |
降頜肌群 | 翼外肌 | 翼外板外側面,蝶骨大翼下面 | 下頭止于踝狀突頸,上頭止于頜關節盤前緣及部分關節囊 | 主要是張口和前伸,單側收縮則下頜偏向對側 | 三叉神經翼外肌支 |
二腹肌 | 前腹起于下頜骨二腹肌凹,后腹起于顳骨乳突切跡 | 舌骨體中間腱 | 降下頜,提舌骨向上 | 前腹:三叉神經后腹:面神經 | |
頦舌骨肌 | 下頜骨頦棘 | 舌骨體前面 | 降下頜,提拉舌骨向上、前 | 舌下神經 | |
下頜舌骨肌 | 下頜骨內側頜舌線 | 舌骨體 | 降下頜,得舌骨向上 | 三叉神經下頜舌骨肌支 |
乳恒牙萌出時間和鑒別要點
幼兒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2-3歲時,乳牙全部萌出,共20個。6歲時前后開始長出恒牙,脫換乳牙,12-13歲時,乳牙脫換完畢,恒牙共長出28個。一般從17歲后開始長出第三磨牙(又稱智齒),也有的人終生不長智齒,或只長一兩個智齒,因此成人恒牙數目可以是28-32個。
乳恒牙的鑒別要點:乳牙一般比恒牙小,形態上乳磨牙頸部寬而面略小,恒磨牙面寬而頸部略小,乳切牙冠部一般比恒切牙冠部短小且窄。在乳恒牙交換時間,應注意兩者的鑒別,避免誤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