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義齒修復前口腔檢查
第一、對牙弓的形態和大小及上下牙弓的位置關系:
第二、對頜面部檢查:包括頜面部左右對稱性,唇的豐滿度,面部比例是否協調,張口型,下頜運動情況,側面型,顳下頜關節有無病變及不適。這是進行全口義齒這一口腔修復方式時的基礎檢查。
第三、對牙槽嵴的檢查。一般拔牙后三個月可進行修復。高而寬的牙槽嵴對義齒固位和穩定都好。低而窄的牙槽嵴支持和固位較差,且會引起壓痛。
第四、對上下唇系帶位置的檢查。肌、系帶的附著。包括系帶的形狀,位置,附著點距離牙槽嵴頂的距離。肌張力的檢查。這是全口義齒這一口腔修復時所需的重要的口腔檢查。
第五、對腭穹隆的形狀的檢查:1)腭蓋高拱,黏膜較厚,對義齒固位較好。2)腭蓋平坦,牙槽嵴低,對義齒固位差。3)高低適中型。黏膜厚度適中,對義齒固位和支持最好。
第六、對舊義齒的檢查:如果患者戴有舊義齒,應了解重做的原因和要求。檢查舊義齒戴在口內的情況。
第七、對舌的位置和大小的檢查:正常情況下患者張口時,舌的前部邊緣位于下頜牙槽嵴頂上,口底組織與義齒舌側基托邊緣形成良好的封閉,有利于固位。
口腔檢查得分
1.要求考生準備齊全,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精神飽滿。醫、患體位正確,無菌概念強。
2.考生在此測試項目失分多是因為慌亂,忘記戴帽子或口罩;在洗手戴手套之前忘記調整醫、患椅位;未摘除手表、戒指、手鐲等手部飾物。
3.口腔檢查器械使用不規范,如叩診時選用塑料口鏡;戴無菌手套后雙手亂抓、亂摸非清潔區等。
4.口腔檢查完成后,考生應當關閉治療臺的檢查燈,將臺面收拾整潔。此項雖在大綱中未明確規定,但作為一個嚴謹的醫師是必要的,同時也能留給考官一個良好印象。
5.患者椅位位置或醫師體位不合適,導致醫師檢查時身體不舒適,更有甚者不注意形象,趴到患者身上,檢查上頜后牙未使用口鏡,而用眼睛直視,動作極不雅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