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病史采集
正常牙齦呈粉紅色,邊緣菲薄,緊貼在牙頸部,牙齦質地堅韌而富有彈性,用探針探測齦溝時不會出血。
牙齦出血是牙周病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牙周病是感染性炎癥性疾病,牙齦出血是因為炎癥時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擴張,滲透壓增加。同時炎細胞浸潤,繼而發生上皮增生、角化,隨微生物毒性的增加,還會出現潰瘍、壞死。
牙齦出血有被動出血和主動出血之分。被動出血是當牙齦受到機械刺激(如刷牙、吸吮、咬硬物、食物嵌塞等)時流血,可自行停止;而自動出血是在無任何刺激時即自動流血,無自限性,且出血多。牙齦出血情況復雜,在臨床上須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檢查并做好鑒別診斷,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從而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法,而不至于采取不妥甚至錯誤的治療方法。
1.出血的誘因:詢問出血與刷牙、進食硬食物、食物嵌塞、吸吮等的關系。
2.出血持續的時間,能否自行停止。
3.妊娠史及全身健康狀況:如有無血液病及肝脾功能情況等。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骨髓再生障礙、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脾功能亢進、高血壓等。
4.是否有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史: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或腦血管栓塞患者,如果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易發生牙齦出血。
5.治療反應:是否經過系統治療。
6.口腔衛生習慣。
牙松動病史采集
在生理狀態下牙齒有一定的動度,主要是水平方向,不超過0.02mm,在病理情況下牙松動超過生理范圍,是牙周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
1.松動的時間(病程),起病誘因;
2.松動的幅度;
3.松動的伴隨癥狀是否有牙齦出血、口臭等;
4.治療反應是否經過系統治療;
5.相關病史患者是否處于妊娠期、月經期及長期口服激素類避孕藥,是否有創傷史、手術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