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骨骨折診斷要點
上頜骨骨折又稱為面中1/3骨折。常為面部遭受鈍性打擊力最而致。其骨折可單獨發生,但多數為相鄰組織同時遭受損傷。由于上頜骨具有特殊的拱形構造,骨折發生率遠低于下頜骨。臨床通常按上頜骨骨折好發部位分Le Fort Ⅰ型、Le Fort Ⅱ型、Le FortⅢ型。
一、診斷要點
1.Le Fort Ⅰ型(低位骨折)
(1)由梨狀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基部)向兩側水平后延至上頜翼突縫。
(2)搖動骨折塊上的牙齒,整個骨塊皆動。
(3)傷區疼痛、腫脹、鼻出血、牙齦黏膜撕裂。
(4)患側牙齒早接觸,健側開 ,或后牙早接觸,前牙開 等。
2.Le FortⅡ型骨折(中位骨折)
(1)由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梁、眶內側壁、眶底、顴上頜縫,再由上頜骨側壁至翼突。
(2)患者出現上頜后退、下沉,前牙開。
(3)眶周皮下淤血,呈戴眼鏡狀。鼻根扭曲或塌陷。
(4)可合并顱腦損傷、腦脊液漏。
根尖病與牙病變的X線影像
根尖病的X線影像
①急性根尖周炎:早期無骨質破壞,形成膿腫后,在患牙根尖部有不規則的骨質破壞區,邊界不整齊,但范圍有限。
②慢性根尖膿腫:患牙根尖區邊界清楚,但不十分整齊,銳利的低密度透射,密度不均勻,根尖區骨硬板消失,外圍可見骨質增生。
③根尖肉芽腫:位于患牙根尖的骨質破壞的透射區,形態規則,圓形或橢圓形,密度低,其直徑不超過1cm.周界清晰,但無密質白線。
④根尖囊腫:在病源區根尖可見形狀規則、邊緣清晰銳利的低密度透射區,呈圓形或卵圓形。病源牙的根尖位于囊腔中,囊腔邊緣有一薄層致密的硬骨板。
⑤致密性骨炎:患牙的根尖區,骨小梁增粗、增多,骨密度增高,骨髓腔變窄。
⑥牙骨質增生:患牙的牙根變粗大,也可見根尖呈球形增生。
⑦牙折:牙折線表現為不整齊如鋸齒狀的很細的線狀透射影,折線牙表面的連續性中斷,如牙折是在受傷后較長時間才進行X線攝片檢查,折斷線表示為一條整齊較寬的裂隙,兩斷面吸收變平滑。
牙病變的X線影像
①齲病:顯示為窩洞狀密度低影像。
②牙髓鈣化:有兩種X線征象,局限者表現髓石,彌散性者表現為髓腔及根管鈣化。髓石可為圓形或針狀;彌散性鈣化X線表現為正常髓腔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
③牙內吸收:患者的髓腔擴大,呈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透射影。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成績查詢、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