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內縫合
1.消毒
用浸有碘伏的棉球或紗布對口腔粘膜進行消毒,從術區開始,逐步向四周環繞涂布,不可留有空白。為避免碘伏溶液殘留口內,消毒后應用無菌紗布將口內碘伏吸干。
2.縫合
縫合是使手術解剖部分離開的組織或切除病變后的剩余組織重新對位,以期達到促進創口一期愈合的目的。應在徹底止血的基礎上,自深而淺逐層進行嚴密而正確的對位縫合。要求切口兩側組織要接觸良好;縫合應在無張力或最小張力下進行。
3.縫合的基本方法
創口原位縫合法:用于無組織缺損,整齊、無張力的創口復位縫合。
(1)單純縫合:即切開組織邊緣對正縫合,可分為間斷縫合和連續縫合兩種;
(2)外翻縫合:適用于創面較薄的黏膜、松弛的皮膚以及有內卷現象的創緣縫合,其特點是能有更多的創緣組織面外翻接觸,以保證創口愈合;
(3)皮內縫合:指真皮層內的縫合,也分為間斷和連續兩種,其優點是術后瘢痕小,但要求技巧很高,才能達到正確對位,故僅用于整復小手術。
吸氧術
【物品準備】
中心供氧氧氣裝置、一次性吸氧管、蒸餾水、治療碗內盛溫開水、棉簽、彎盤、手電筒、用氧記錄單、筆。
【操作步驟】
操作者洗手,將所用物品攜至床旁,核對病人,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取得病人同意,戴口罩,協助病人取舒適臥位。用手電筒檢查病人鼻腔,用濕棉簽清潔兩側鼻孔,安裝氧氣表并檢查是否漏氣,連接吸氧管,調節氧流量,潤滑吸氧管并檢查是否通暢,將吸氧管輕輕插入兩側鼻孔內并妥善固定。記錄給氧時間、氧流量,并向病人及家屬交待注意事項。清潔病人面部及整理床位。
【注意事項】
(1)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實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熱。
(2)患者吸氧過程中,需要調節氧流量時,應當先將患者鼻導管取下,調節好氧流量后,再與患者連接。停止吸氧時,先取下鼻導管,再關流量表。
(3)吸氧時,注意觀察病人脈搏、血壓、精神狀態等情況有無改善。及時調整用氧濃度。
(4)濕化瓶每次用后均須清洗、消毒。
(5)氧氣筒內氧氣不可用盡,壓力表上指針降至5kg/cm2時,即不可再用。
(6)對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氣筒應分別放置井掛“滿”或“空”的標記,以免急用時搬錯而影響搶救工作。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