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白色斑紋病史
口腔黏膜病的病史較口腔科其他臨床學科所要求的更為詳盡,這是由于黏膜病種類繁多且常與全身性疾病或皮膚病有一定的聯系。
1.現病史 在詢問和記錄病史中首先應注意主訴癥狀的特征、程度、性質、發作時間的規律、加劇或減輕的因素、部位。
2.治療史 應特別注意藥物過敏及療效,是否用過免疫制劑等。
3.既往史 應注意妊娠與疾病的關系。
4.家族史 注意遺傳因素與家族患病情況的簡要情況。
5.個人的煙酒嗜好,職業和個性方面的特點。
頜面部繃帶包扎技術
繃帶包扎是口腔頜面部和頸部的損傷救治及手術創口的順利愈合的重要步驟之一。
一、包扎的作用
1、壓迫止血;
2、暫時固定骨折,減少活動,防止進一步移位;
3、保護并減少傷口,減少污染和唾液外流;
4、固定敷料
二、繃帶種類
普通繃帶、彈性繃帶、石膏繃帶
三、繃帶包扎的基本原則
1、力求包扎嚴密、穩定、舒適、美觀、清潔;
2、壓力均勻,富有彈性;
3、松緊適度,有利引流;
4、消滅死腔,防止出血;
5、經常檢查,發現繃帶松動、脫落時,應及時予以加固或更換。
6、如有膿液外溢或滲出,應酌情加厚或更換。
四、繃帶包扎的注意事項
1、無菌創口要無菌操作,且所覆蓋的無菌紗布應有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大小。感染創口要防止再污染,應引流通暢。
2、包扎壓力應適度。腮腺區創口包扎一般以能插入一食指為宜,富于彈性防止發生涎瘺;切開引流的創口,首次包扎可適當加力,以有利止血,以后的包扎不能過緊以保持引流通暢;整形手術后的創口包扎壓力不宜過重以保持良好的血;游離植皮術后包扎,覆蓋創口的紗布力求平整,外襯疏松紗布和棉墊,再用繃帶做適當加壓包扎。
3、包扎下頜區及頸部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防止壓迫喉頭和氣管影響呼吸。
4、包扎骨折復位后的創口時,應防止錯位。
五、繃帶包扎方法
交叉十字繃帶該方法在口腔頜面外科應用很廣,常用于耳前區、耳后區、腮腺區、下頜下區、頦下區及上頸部傷口的包扎,且加壓可靠牢固,繃帶不易滑脫。
方法:繃帶先由額部至枕部環繞兩圈,再反折繃帶向下,經一側的耳前區、頦部至對側耳后部,向上經頭頂部再到同側耳前;再經頦部到對側耳前,再經頭頂部向下到同側耳后;再向前經下頜下、頦部到對側耳后,如此反復。簡單概括為:環繞頭頂兩圈“一側耳前(如為右側耳前)”對側耳后(左側耳后)“同側耳前(右側耳前)”對側耳前(左側耳前)“同側耳后(右側耳后)”對側耳后(左側耳后)“同側耳前(右側耳前)”對側耳前(左側耳前)“同側耳后(右側耳后)”對側耳后(左側耳后)“同側耳前(右側耳前)……最后再做由額部至枕部環繞,以防止繃帶滑脫,止端打結或以膠布固定。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