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A2型題
1、某腸痙攣截癱患者在炎熱環境中服用阿托品后,出現發熱副作用,將其轉移至涼爽環境后,未做出其他處理,體溫自行恢復正常,該患者最可能發熱的原因是
A、散熱中樞功能障礙
B、產熱中樞功能障礙
C、調定點上移
D、發汗功能障礙
E、下丘腦體溫調節功能障礙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體溫的調節分為調節性體溫升高和非調節性體溫升高。前者如細菌感染發熱,是體溫調定點的上調;后者如中暑,為環境溫度過高而引起的機體散熱障礙所致的體溫升高。該題給阿托品,阻斷了M受體,抑制了汗腺的分泌,使機體不能散熱,故體溫升高
2、某瘧疾患者突然畏寒,寒戰,體溫39℃,此時體內的變化是由于
A、散熱中樞興奮
B、產熱中樞興奮
C、調定點上調
D、皮膚血管擴張
E、體溫調節功能障礙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感染發熱時,機體的體溫調定點上調,此時體溫大于調定點設置的溫度,會導致散熱減少、產熱增加
3、某肺炎高熱患者經抗生素治療后,體溫降至正常,關于此時患者體溫調節過程的變化,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產熱中樞抑制
B、散熱中樞興奮
C、調定點恢復正常水平
D、皮膚血管擴張
E、發熱條件下的體溫調節功能障礙恢復正常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發熱是由于熱敏神經元的閾值受致熱源的作用而升高,固定點上移的結果
4、某瘧疾患者突發畏寒、寒戰,體溫達39℃,這主要是由于
A、皮膚血管擴張
B、體溫調節功能障礙
C、體溫調定點上調
D、產熱中樞抑制
E、散熱中樞興奮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體最重要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整合來自外周和體核的溫度感受器的信息,將這些信息與調定點比較,相應地調節散熱機制或產熱機制,維持體溫的恒定。而當患者患有瘧疾時,下丘腦體溫調定點上移,體溫中樞誤認為39℃為正常體溫,從而使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因此體溫上升
三、B型題
1、A.輻射散熱
B.對流散熱
C.傳導散熱
D.蒸發散熱
E.傳導和蒸發散熱
<1> 、給高熱患者使用冰帽的散熱方式屬于
【正確答案】 C
<2> 、用酒精給高熱患者擦浴的散熱方式屬于
【正確答案】 D
<3> 、通過游泳使機體散熱的方式屬于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①由于水的比熱較大,導熱性能較好,皮膚與冷水接觸時因熱傳導帶走的熱量大,臨床上常利用冰帽、冰袋給高熱患者降溫。②由于酒精容易蒸發,因此給高熱患者進行酒精擦浴可增加蒸發散熱。③游泳時,既可通過與冷水接觸而進行傳導散熱,又可通過皮膚表面水分的蒸發而散熱。
2、A.輻射
B.傳導
C.對流
D.蒸發
E.不感蒸發
<1> 、常溫安靜狀態下,機體散熱的主要方式是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輻射指熱由一個物體表面通過電磁波的形式傳至另一個與它不接觸物體表面的一種方式。人體在安靜狀態下處于氣溫較低環境中約有60%的熱量是以此方式散熱,是主要的散熱形式。
輻射散熱量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皮膚與環境間的溫度差,一般體表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時,兩者溫差越大,輻射散熱量越多。機體有效輻射面積越大散熱就越多。當然,如果環境溫度高于皮膚溫,機體就會吸收輻射熱。煉鋼工人在爐前作業,炎熱的夏季農民在日照下田間勞動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2> 、環境溫度高于皮膚溫度時機體散熱的方式是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由液態變為氣態,同時帶走大量熱量的一種散熱方式。蒸發散熱占總散熱量的20%~30%
3、A.輻射散熱
B.傳導散熱
C.對流散熱
D.蒸發散熱
E.發汗
<1> 、給高熱患者用冰帽降溫是通過增加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傳導散熱是熱量直接傳給與之接觸的溫度較低物體的一種散熱方式
<2> 、穿棉衣御寒主要是降低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對流散熱是指通過氣體流動進行熱量交換的一種散熱方式
<3> 、給高熱患者酒精擦浴是為了增加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由液態變為氣態,同時帶走大量熱量的一種散熱方式。蒸發散熱占總散熱量的20%~30%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