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質一級結構氨基酸排列順序。基本結構鍵肽鍵。
2.蛋白質二級結構一段肽鏈的空間結構。主要化學鍵氫鍵。二級結構基本形式:α-螺旋、β-折疊、β-轉角、無規卷曲。
3.蛋白質三級結構一條多肽鏈所有原子的空間排布。主要化學鍵疏水鍵。
4.蛋白質四級結構各亞基的空間排布。各亞基結合力為氫鍵+離子鍵。
5.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堿性氨基酸: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
6.酶促反應特點:①高催化率;②高度特異性;③可調節性;④酶活性的不穩定性。
7.Km值為酶促反應速度為最大反應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Km值反映酶與底物的親和力(反比關系)。
8.糖酵解關鍵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9.糖的有氧氧化過程:第一階段:糖酵解途徑。第二階段:丙酮酸的氧化脫羧。第三階段:三羧酸循環。
10.三羧酸循環關鍵酶:檸檬酸合酶、異檸檬酸脫氫酶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復合體。
11.糖原合成限速酶:糖原合酶;糖原分解限速酶:磷酸化酶。
12.糖異生關鍵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和葡糖-6-磷酸酶。
13.磷酸戊糖途徑關鍵酶:葡糖-6-磷酸脫氫酶。
14.蠶豆病是葡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
15.血糖的來源:①食物中的糖吸收入血,這是血糖的主要來源;②肝糖原分解,空腹時血糖的直接來源;③糖異生;④其他單糖轉變。
16.參與氧化磷酸化的呼吸鏈:NADH氧化呼吸鏈和FADH2氧化呼吸鏈。
17.營養必需氨基酸:賴氨酸、色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和組氨酸。
18.合成甘油三酯的場所:肝、脂肪和小腸。
19.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脂肪酸及3-磷酸甘油。
20.合成脂肪酸的主要原料:乙酰CoA。
21.脂肪動員限速酶:甘油三酯脂肪酶。
22.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PP等)和維生素C。
23.維生素A在體內的活性形式包括視黃醇、視黃醛和視黃酸。缺乏時夜盲癥、干眼病、生長停頓、發育不良。
24.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促進骨鹽代謝與骨的正常發育。缺乏時,兒童骨鈣化不良稱佝僂病,成人引起軟骨病。
25.維生素E抗氧化作用;促進血紅素合成;維持生殖機能。
26.維生素C參與體內羥化反應;參與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鐵吸收;參與膽固醇轉化;促進葉酸還原為四氫葉酸。缺乏時可發生壞血病。
27.膽色素代謝:衰老紅細胞肝、脾、骨髓等單核吞噬細胞微粒體與胞液中所釋放的血紅蛋白分解變成血紅素再變成膽綠素,最后變成膽紅素。
28.磷是構成骨骼的重要成分;磷酸參與組成核酸、核苷酸的組分;細胞內的cAMPcGMP等都是重要的第一第二信使分子組成;體內重要的緩沖體系,參與體內酸堿平衡的調節。
29.鈣維持骨骼健康,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維持信息傳遞及心臟正常搏動,鈣離子是凝血因子IV,參與了外源性和內源性凝血過程。
30.氟維持機體正常鈣、磷代謝,有助于鈣和磷形成羥磷灰石;氟具有防齲作用;提高神經肌肉接頭興奮性的傳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