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8歲右上1冠折漏髓扣+松動+右上1扣士松-全口牙石+前牙牙齦深1-3MM
解析:根據目前的題干內容,考慮主訴診斷為右上1冠折,非主訴是慢性齦炎冠折露髓,牙冠缺損較多,牙髓暴露。癥狀明顯,有冷熱刺激痛,觸痛明顯,不能用牙咬東西。X線片顯示牙冠缺損累及牙髓,應注意牙根的發育程度。根周膜間隙無改變,或稍增寬。
【診斷】
外傷史,臨床表現,X線片表現。
【鑒別診斷】
根折:冠折的牙應該排除根折,通過X線片可以鑒別。
【治療原則】
冠折露髓 年輕恒牙應該盡量保留活髓以利于牙根繼續發育,可以采用活髓切斷術去除冠髓,保留根髓,可以應用光敏樹脂充填或應用斷冠粘接技術將斷冠粘接。術后定期復查,牙根發育完成后,進行根管治療,進行冠修復。如果外傷時間較長,牙髓感染壞死,可以采用根尖誘導成形術,定期換藥,牙根尖孔封閉后采取根管治療術。乳牙冠折露髓可以進行牙髓摘除術.如果患兒年齡太小無法配合,為避免刺激孩子,可以酌情拔牙。牙根發育完成的恒牙應該進行牙髓摘除術,6——8周后可以進行牙冠修復。
定期復查 可以在外傷后1、3、6月后以及每隔1年進行復查,進行牙髓活力測驗,拍攝X線片。兒童患者牙冠缺損過多時,注意保持間隙,以利于成人后永久修復。
慢性齦炎
臨床表現
1.癥狀 刷牙或咬硬物時牙齦出血,但一般無自發性出血。有的患者可感到牙齦局部發癢、發脹。
2.檢查所見
(1)色澤改變:由于牙齦組織內血管增生、充血導致游離齦和齦乳頭呈鮮紅或暗紅色,嚴重時炎癥充血范圍可波及附著齦。
(2)形態改變:由于水腫的牙齦冠向和頰舌向腫脹,齦緣變厚,不再緊貼牙面。齦乳頭圓鈍肥大。附著齦水腫時,點彩消失,表面光滑發亮。
(3)質地變化:由于結締組織水腫和膠原的破壞,牙齦質地松軟,缺乏彈性。
(4)探診出血。
診斷
1.齦緣處牙面有菌斑、牙石等刺激物。
2.牙齦色、形、質改變,探診出血。
3.無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
治療原則
1.去除病因(潔治,口腔衛生指導,控制菌斑)。
2.防止復發。
上唇癌
解析:
診斷:唇癌為發生于唇紅黏膜原發的癌。若腫瘤發生在唇內側黏膜,應屬頰黏膜癌;唇部皮膚來源者歸為皮膚癌。唇癌主要為鱗癌,腺癌很少見。
1.多發生于下唇,常發生于下唇中外1/3間的唇紅緣部黏膜。
2.早期為皰疹狀結痂的腫塊,或局部黏膜增厚,隨后出現火山口狀潰瘍或菜花狀腫塊,可與白斑同時存在。
3.生長較慢,一般無自覺癥狀。
4.腫瘤可向周圍皮膚及黏膜擴散,同時向深部肌組織浸潤,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頜骨。
5.唇癌的轉移一般較其他口腔癌為少見,且轉移時間較遲。下唇癌常向頦下及下頜下淋巴結轉移;上唇癌則向耳前、下頜下及頸淋巴結轉移。上唇癌的轉移較下唇早,并較多見。
6.活體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1.創傷性潰瘍 也可以超過一周不愈合,也可以有假膜,邊緣有增生,表面刺痛明顯。但與癌性潰瘍不同的是,它往往有明顯的刺激因素存在,例如不良修復體或過于銳利的牙尖等。
2.復發性口腔潰瘍 多在一周自愈,且通常表淺無浸潤,常見多個發生,有灼痛感。
3.腺周口瘡可以有潰瘍邊緣的浸潤,但有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史。
4.結核性潰瘍 通常有干酪樣壞死物,全身可有低熱、血沉快等表現,結核菌素試驗為陽性。
5.梅毒性潰瘍 現在較少見,通常有梅毒病史,血清學檢查梅毒呈陽性。
6.腺癌或肉瘤 通常位于黏膜下或其他組織中,原發腺癌生長緩慢的較少形成潰瘍。
【治療原則】
對口腔癌的治療,首先要樹立綜合治療的觀點。即手術治療配合放、化療。這里強調應注意第一次治療,常是治愈的關鍵。應根據腫瘤的組織來源、生長部位、分化程度、發展速度、臨床分期、患者機體狀況等全面研究后再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一)口腔癌的治療方法
1.手術是治療口腔癌主要的和有效的方法
(1)必須對惡性腫瘤進行完全、徹底的切除。
(2)為防止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在手術中應嚴格遵守“無瘤”操作原則,對可能有淋巴轉移的惡性腫瘤,還應將其所屬區域的淋巴組織徹底清除,并施行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或肩胛舌骨上頸淋巴清掃術。
2.鱗癌對放射線中度敏感,因此放射治療是口腔癌綜合治療中主要的輔助治療。
(1)化療常選擇抗生素類的博來霉素、平陽霉素等,其他還有順鉑等。
(2)臨床上常用的化療方案有單一化學藥物治療和聯合化學藥物治療。
(3)給藥方法可采用序貫療法、沖擊療法、中劑量脈沖治療、小劑量每天給藥以及分次給藥的方法。
(4)給藥途徑可選用靜脈推注或滴注、頸外動脈分支插管推注或滴注(亦稱區域性動脈化療)、口服、腫瘤內注射、肌內注射以及外用涂敷等。
3.對腫瘤術后形成的口腔頜面缺損應予整復,使患者獲得功能與外形的恢復。
(二)綜合治療的原則方案
1.對特別大的腫瘤,手術直接切除困難較大,可以先用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使腫瘤縮小,為手術創造條件。
2.對遠處轉移或預防復發要配合化學藥物和免疫治療。
3.放射治療對頸淋巴結轉移性癌腫的治療效果則不很理想,應以手術為主。
4.某些對放射治療不敏感的腫瘤,加用化學藥物治療可以提高其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
5.頭頸部鱗癌頸淋巴結轉移的術前放射可以提高切除率,減少復發率,提高治愈率。
6.中藥局部應用對皮膚癌有一定療效,能治愈一部分早期病例。
7.手術、放療和化療可配合中藥治療,能起到提高和鞏固療效的作用。
8.其他如低溫治療、免疫治療、激光治療等也均有其有利和不足之處,綜合治療可以大大發揮其有利的作用,常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目前對頭頸部惡性腫瘤比較強調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特別是三聯療法,即化療+手術+放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