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脈:主要來自頸內動脈的眼動脈(ophthalmic artery)及頸外動脈的上頜動脈(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其行徑分布如下:
(2)眶下動脈:經眶下孔→鼻腔外壁前段、上頜竇。
(3)腭大動脈:出腭大孔經硬腭向前入切牙管→鼻中隔前下部。
篩前動脈、篩后動脈中隔支、上唇動脈、腭大動脈、鼻腭動脈在鼻中隔前下部構成豐富的動脈叢為鼻出血的好發部位(圖1-11)
圖1-11 鼻中隔動脈分布
(二)靜脈
鼻腔下部靜脈匯集成蝶腭靜脈,進入上頜靜脈,最后匯入頸外靜脈。前部靜脈導入面前靜脈,鼻腔上中靜脈則沿篩前和篩后靜脈導入眼靜脈,最后引流于海綿竇。
(三)神經
1.嗅神經由鼻腔嗅區粘膜內的嗅細胞神經纖維集合而成,通過篩板而達嗅球,嗅神經由管狀鞘膜所包圍,此管狀鞘膜與硬腦膜相連,因此嗅粘膜受到損傷和感染,細菌即可經嗅神經鞘膜感染到顱內,引起鼻源性顱內并發癥。
2.感覺神經主要來自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眼神經)和第二支(上頜神經)的分支。
眼神經經鼻睫神經分出篩前神經,分布于鼻中隔和鼻腔外側壁的前部。
上頜神經在翼腭窩形成蝶腭神經節,分出鼻后上神經和鼻后下神經,前者分布于鼻中甲以上部分的鼻腔及鼻竇,后者分布于中鼻道以下的鼻腔(圖1-12)。
圖1-12 鼻腔神經分布
上頜神經還分出上牙槽神經后支及眶下神經,前者分布于上頜竇及牙槽;后者分布于鼻前庭、鼻底及下鼻道前段。
3.植物神經 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1)交感神經纖維使鼻粘膜血管收縮,分泌液減少,由來自頸內動脈交感神經叢的巖深神經、翼管神經、蝶腭神經節分布于鼻腔內的血管和分泌腺。
(2)副交感神經纖維使鼻粘膜血管擴張,分泌液增多,由來自面神經分出的巖淺大神經和翼管神經到蝶腭神經節,節后纖維再分布到鼻腔內。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